第三四七章 只是未雨绸缪

第三四七章 只是未雨绸缪 (第3/3页)

范围内有足够的食物,那它也就不一定需要自然环境下的那么多的地盘。

现在放两百斤一亩还只是实验。如果收成能比海滩上更好,以后的放养密度可能会更大。

唐浩强想了一阵,说:“我回去也弄几口塘试一下。”

“那只是试验而已,我也没有太大的把握。”

唐浩泽说的是实话,之前没人那么做过。直到他回来之前,也没人做过。他敢那样做,是因为他不在乎那点损失。

唐浩强笑着说:“我觉得理论上是行得通的。行不行总要试过才知道。”他知道这样的养殖模式,关键在于对水的处理,还有就是对病害的防治。各种养殖生物的数量的平衡比例,也是关键中的关键。没有这个平衡,水就很容易出问题。

如果水出了问题,一旦要进行水消毒。

那意味着这个模式就是失败了!

唐浩强寻思了一下,也没说自己还要不要也试验,却问:“浩泽,是不是海参苗快培育出来了?我看着你这个养殖模式也适合养殖海参。”

唐浩泽也没有瞒他,点头说:“我看着,今年弄不出来,明年也就应该以。”

唐浩强笑着说:“那我得自己也来一次试验。虽然说可以经常来你这里看看,但总要自己也实践一次。不然看再多听再多也是白搭。”

唐浩泽知道他在经合社也有这个权利,损失二三十万虽然多却不也会让他被指责,也就不再劝他了。

唐浩强想了一下说:“现在养虾的压力也比较大,虽然一口成功的塘能赚到不少。但经合社的养殖基地,去年养虾的成功率大概只有72%。在逐年下降。我觉得不能所有池塘都养虾了。”

唐浩泽知道未来几年,对虾并不好养。不管是多大的公司,养虾都有些困难。几百亩的养殖场,能有一半成功就算不错了。不过那还是能赚钱的。

养虾主要成本都在虾苗。在早期是用不了多少下饲料,这方面的成本不会太大。

而大公司的虾苗都是自己出产多的。所以成本方面也不见得有多高。

现在经合社也算是一家大企业了,但它和普通的企业又有很大的不同。它的股东都是农民,对现实的利益更敏感。

过去几年,经合社的收入一直在增加。村民没有什么话说,如果出现大幅度下滑,村里人大概也会对唐浩强三兄弟有怨言了。

虽然那些怨言伤不到他们分毫。但唐浩强并不希望活在别人的另眼相看目光里。而且他也希望经合社能越做越好。

唐浩泽想的却不是这个。他想了一阵说:“浩强,你们现在有钱了,就没想过投资工业?”

“这个我不懂啊。”

“你不懂,但明哥肯定懂。你们三兄弟合作,拉上村里的人投资,弄个工厂出来。一旦水产效益不好了,也有工厂补上。”唐浩泽想了想说。“现在白泥岭工业园就很不错。”他已经和罗雪芬谈好,要在那里弄一块地建玻璃厂。

“我回去坤哥还有明哥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