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八章 朱五春天 (第2/3页)
一蹴而就,更不能半途而废。若无战乱或别的灾情还好,可若有呢?银子能否接上?朝政可吃得消?
皇帝不敢轻易动手。
这次南巡,借着祝寿,他未必没有查探之意。
他是个精打细算之人。南巡耗资虽巨大,但因着“千秋”,同样可以得到大量来自下层缙绅的回馈。他也并未修建行宫,而是用了“借住”。借住的对象,更都是当地的富户,他不打算斥大资,也没想要扰民。他是深思熟虑过的。
总体来说,此次南行,朝廷开支并不大。但皇帝却想要收到最大的效果。
朱常哲竟然摸清了他的心理。
此刻,朱常哲正将那个最重要的钱银问题抛出来。
很好,很含蓄。
也不刻意!
坐在这儿这么多人,不少人刚刚都还在说建堤加堤好,这会儿怎么也不该闭嘴,总要继续表态呀……
既是“为国为民”,那永远不缺“表忠表诚”之辈,溜须拍马之人,或是妄图以小博大之人。
马上就有人表示愿意尽些绵薄之力……也有人认为加堤既是“造福一方”,他们作为这一方水土养育之人,焉有推辞之理?更多人是随着大流察言观色地点着头……
皇帝大赞的同时,自然是婉谢。
但有人开了头,表忠声自然此起彼伏。
皇帝的坚持渐渐弱了下来……
以盐商为代表的富户们开始踊跃了起来,开口便都以万两计数。
那场宴席上,皇帝轻松募集到了三十多万两的资金。而皇帝为了表感谢,更是将各项免税降税的政策放宽了些许。
帝后当众各自从小金库里拨银,各皇子也唯有硬着头皮掏银子。
而有了这一笔,江南各方都开始了慷慨解囊。
几日的功夫,户部官员来报,第一笔用作加固的百万两资金已经全部到位……
皇帝在几位皇子跟前着重大赞了朱常哲。儿子把握住了机会给他分忧,他很高兴啊。最重要的,是老五的做法正合他胃口。准确来说,他也正有此意。国库的银子他舍不得,如此做法既好听又好看,关键省钱。
原本皇帝便打算待南巡尾声之际,用些甜头来作诱发动盐商捐款。此刻由年轻皇子提出来,效果更好,不刻意,不做作,很好很好。
太后也觉得好,千秋之际,如此大功德,以后见菩萨面上也有光。
朱常哲被重用了。
皇帝把加固洪泽大堤的任务直接交给了他。
一时间,众皇子全都羡慕嫉妒没了边。
如此大工程,耗时长,牵涉广,资金足,从户部到工部,从朝廷到地方,从权势到银子,这绝对是朱常哲将异军突起的前兆啊!
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挂个名,将来也足以名垂青史了!……
这怎么行?有人坐不住了。
当然坐不住!
两方缠斗已经够难够乱了,若成了三足之势,那胜率岂不是更小?
朱常哲领命后,便去往了洪泽,没有半点跟着南巡队伍享乐之意。他一直站在了堤坝的最前方。站在了民众眼前,站在了官员和雇工跟前。
万事亲力亲为,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脚踏实地,他的口碑突然拔地而起。
再有康安伯在闽浙的势力加持,谁都能感应到,朱常哲大概是要在江浙地区站稳脚跟了。
有人憋不住,出手了。
那日大雨滂沱,狂风肆虐。
洪泽大堤巡视的朱常哲落水了。
他掉进了洪泽湖。
水下,有人束缚住了他的手脚,将他往水底拉。
当时视线不好,现场形势也乱,但明显,有人要他的命。
朱常哲当时若没判断错,至少有五六个杀手在对付他。
那些人很小心,没有打他,也没用兵器,只是要将他做成溺毙状!
但他很庆幸,他没有死。
既庆幸他会游水,所以尽可能在水下憋住了气。他也庆幸那日程紫玉对薛骏出手时顺便送他的那份礼。
那日之后,因为他被人“监视”,所以皇帝便许诺保他安全。虽然他面上推辞了,但李纯暗地里还是给他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