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不胜而胜和不败而败(求订阅!)

第五百九十章 不胜而胜和不败而败(求订阅!) (第2/3页)

军战败,退去。

为防止金军再来战,李纲与行营司诸军皆宿于城外。

对于姚平仲夜袭金营,赵桓本以为必定成功,他期待着清晨能传来大获全胜的好消息。

可是,第二天清晨,李邦彦等主和的人一起上奏说:“西兵勤王之师及亲征行营司兵,为敌所歼,无复存者。”

赵桓闻讯大惊,急忙下诏,令各军不得进兵!

紧接着,赵桓将责任全都推给姚平仲和西军,并亲自给完颜宗望写信,说要捉姚平仲明正典刑,并又送给完颜宗望一大堆宝物,希望和金军继续议和。

李邦彦等主和派认为,危亡在即,仅做出这些措施是不够的,还应该以实际行动来表明议和的诚意,应该召李梲持国书割地以和,并奉地图和誓书,令路允迪前去割太原,秦桧前去割河间,程瑀前去割中山。

赵桓同意李邦彦等人所凑,令宇文虚中当面向金人解释,说姚平仲等擅用兵甲,几误和议,已遣割地使,交割三关之地。

赵桓、宰执大臣以及有关各方全都相聚在都堂里开会。

他们一致认为,当前形势之下必须坚决执行和议政策,不得有丝毫动摇。

种师道也在场,他提出不同建议,说:“劫寨已误,然兵家亦有出其不意者。今夕再遣兵分道攻之,亦一奇也。如犹不胜,然后每夕以数千人扰之,不十日,敌人遁矣。胜负兵家之常,正当再击之耳,何遽丧气乎?”

对于种师道的这个建议,赵桓和李邦彦等宰执皆不听。

不仅如此,李邦彦等人还纷纷启奏,认为李纲、种师道出师败绩,可正典宪,请求罢免李纲和种师道的职务。

赵桓准奏,于是罢免种师道宣抚使职务,改任大一宫使;罢免李纲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职务,命蔡懋代之。

赵桓比任何人都知道,姚平仲劫营是谁安排的,可劫营兵败,总得有人来承担责任,所以李纲与种师道成了替罪羊。

李邦彦等人还嫌这样不够,要将李纲捆绑起来,交给金人处置。

可不知为什么,金使竟然不接受,反说这样不可,认为还是由大宋自行处置比较好。

李纲在城外得知事情有变,遂立即领军入城,然后前去面见赵桓,想跟赵桓商量对策。

可赵桓拒而不见。

这时,李纲才知道自己已经被免职,于是退到浴室院等待赵桓降罪。

蔡懋接替李纲行营使职务后,立即派人统计损失情况,结果是行营司兵所失才百余人,损失情况并不像李邦彦等所说的那样严重,而西兵折伤也不过千余人,其他各勤王之师因为没出兵,故没有任何损失。

很明显,李邦彦等主和派夸大了兵败损失,他们这是要以此打击主张向金人开战的李纲和种师道等军方势力。

政治斗争向来是无耻和没有底线的,这不怨李邦彦他们狠,为了一己私利,敢拿国家的前途赌,怨只怨赵桓昏庸无能,作为北宋的最高决策者,赵桓很明显缺乏应有的洞察力,根本看不清事情真相,而且他也缺乏应有的决断力,在和与战之间摇来摆去,前几天,他还极力催促种师道出兵进击金人,现在却又认为出兵是一个错误选择,认为议和才是正途。

蔡懋也是主和派中的一员。

因此,蔡懋上任之后,立即下令,大军撤入城内,只留范琼与马忠所部在城外。

金军见此,又开始猖狂起来,四处派遣游骑耀武扬威。

蔡懋又下令不准抵抗和还击。

蔡懋的举动让宋军将士很不解,人们私底下都认为蔡懋有二心,可能已经暗中投降金人了。

宋军劫营一事,引起了完颜宗望的高度警惕。

完颜宗望觉得,宋军不顾人质安危前来劫营,说明人质在宋人心目中的分量还不够重。

而且,从赵构来到金营后的一系列表现来看,他并不太像是一个亲王。

特别是前些日子,完颜宗望为检验赵构的箭法,曾与赵构一同射过一次箭,没想到,赵构竟连发三矢皆中筈。

这让完颜宗望等金人大吃一惊!

金人普遍认为:“赵构应是将官良家子,似非亲王,岂有亲王精于骑射?”

完颜宗望遂决定将赵构遣送回去,另换一个亲王来做人质。

赵桓无奈,只能让肃王赵枢去换赵构回来,另外,赵桓还把他唯一的亲妹夫曹晟派去当人质。

完颜宗望还要宰相李邦彦前来当人质。

赵桓骗完颜宗望说,李邦彦已经不是宰相,然后将张邦昌升为太宰,也就是宰相,让张邦昌继续留在金营当人质。

说李邦彦已经不是宰相,其实也不完全是骗完颜宗望。

李邦彦等主和派对于姚平仲劫营失败,不以为忧,反以为喜。

因为这恰恰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契机,他们正好可以借此将反对议和的李纲赶下台去。

阴谋得逞以后,他们兴致勃勃地在都堂里置酒,公开庆贺。

这惹起民间尤其是太学生的愤怒。

太学生纷纷上书,要求李纲和种师道复用。

这种声音越来越大。

后来,数万人不期而集会于宣德门外。

恰好百官退朝,朝官们从东华门陆续朝宣德门走来。

李邦彦走到门口时,有人忽然认出了他,大家呼啦一拥而上,纷纷指责他,历数其罪,有人大声嫚骂道,“李邦彦,汝是浪子,岂能做宰相?”

有人径直走到李邦彦跟前,殴打李邦彦,还有人拾起地上的瓦砾朝李邦产猛地扔去。

李邦彦见势不妙,扭头便跑。

因为善于踢球,李邦彦跑得非常快,侥幸捡了一条狗命。

人们认为赵桓身边有奸臣,蒙蔽圣听,才将保卫汴梁城的李纲和种师道免职,因此怒火中烧。

内侍朱拱之宣李纲,没有按时到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