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拜帅(下)(求订阅!) (第2/3页)
主要是为赵佶招的,因为赵佶需要大量的工匠帮他大兴土木。
刘锜并没有就此放弃。
东京城中的皇亲国戚、权贵显要跟随着赵佶的风向也都对刘锜抱有好感,有的甚至颠倒过来巴结刘锜、讨刘锜的好——赵佶的嫡亲兄弟,官拜大宗正的燕王赵似,每次举行家宴,都邀请刘锜参加,就连掌握政府大权声势烜赫的太宰王黼、宣和殿大学土蔡攸、殿帅高俅都蓄意结交刘锜。
刘锜想利用那些关系,改革禁军。
所有人听说改革禁军一事之后,都摆出一副垂青的姿态,然后亲切地跟刘锜说:“你建议的有关整顿、改革侍卫亲军以及其它整军方案,都是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我支持,有机会我一定跟官家进言。”
可那些人答应归答应,却没有一个去办。
刘锜忍不住催促他们。
结果,他们无一不是各种推脱,时至刘锜离开京师去汉城,也无一人帮刘锜将那个他们都认为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整军方案提交给赵佶。
慢慢的,聪明的刘锜,其实也明白了,朝廷煞费苦心地在禁军中挑选出四名身材高大、髯须威严的士兵,每当大朝会之际,他们四个就顶盔贯甲、手执用金银铸成的象征性的武器,分别站立在大殿的四角,人们称他们四人为“镇殿大将军”,而他刘锜的那个马军司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其实际的作用和那四个“大将军”一样,都不过是朝廷中的摆设品。
那两年,刘锜干得最多的就是,充当仪仗队和组织一下赛龙舟。
对于一些没有抱负的人而言,那种生活其实也不错,但对于刘锜而言,那种生活就是一种煎熬。
直到李衍指名道姓的要他之时,刘锜才逃离了那种煎熬。
当然,身为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刘锜在走之前通过各种渠道反复建议过赵佶千万不要答应李衍的交易,因为李衍要得都是西军中的优良苗子,要得都是西军的未来。
可王黼、蔡攸等人却笑说:“我大宋八十万禁军,还差这么一二百将校?”
赵佶则将刘锜叫去,亲自做刘锜的工作,道:“朕知道爱卿不愿去那苦寒之地,朕也舍不得爱卿之才,然如今正是国家危难之际,爱卿要有为国家牺牲的精神……其实,爱卿去那安东都护府,仍然可以为国家效力。”
刘锜听明白了,赵佶这是让他去当细作。
当时,刘锜心理无比愤怒——他既怒赵佶不听他所劝将一大堆人才卖给了李衍,又怒赵佶大材小用让他刘锜去当细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