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因材

第八百五十二章 因材 (第3/3页)

“那惠施可做到了?”

“书上未曾说。”

“那书上说的,可有言他未曾做到?”

“不曾言。”

季清菱又道:“既如此,惠施虽然偏听偏信,可他是否当真不能做梁国之相,能不能靠此文一言蔽之?”

张璧摇头道:“不能。”

听到此处,他已是举一反三,想了许多东西出来,忙道:“所以我朝要设考功司,要设御史台,以御史台弹劾百官,防有人胡作非为,又要年年都考功,才好知道大家的能耐是好还是差……”

作为一个小孩,能想得到这许多,已经很有几分意思了。

季清菱又道:“那我再问,惠施着人在都城找寻三天三夜,为何寻不到庄子?”

张璧想了想,道:“庄子不在都城,自然找寻不到。”

季清菱笑道:“堂堂一国之相,花费如此人力,到天上去找鱼,这又是为何?”

张璧哈哈笑道:“惠施真蠢。”

“惠施在梁国为相时,主张合纵抗秦,又重修律法,其人治国有法,庄子也只能夸他‘学富五车’,无论当时也好,如今也罢,都是不世出的人才,他当真是蠢?”

张璧面上还是笑着,那笑容却慢慢收了回去,又眨了眨眼睛。

季清菱复又道:“可他如此大才,还是受人挑拨,又行着无谓之事,说明什么?”

张璧道:“人不能乱,乱了就会行错步。”他想了想,又道,“若那惠施当真是个很厉害的才人,能把梁国治理得好,便不应当怕庄子去抢相位——是他心中不自信,又舍本逐末了。”

季清菱见他一个小儿,偏在此处做大点评,煞有其事的样子,十分好玩,又道:“你我二人在此处说事,却是由何而生?”

张璧仰了仰头,不太明白。

季清菱换了一个说法,道:“此事典出哪里?”

说起这个,张璧连想都不用想,脱口便道:“典出《庄子•秋水》。”

季清菱便问道:“《庄子》乃是谁人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