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那个书生

4 那个书生 (第2/3页)

果然往金陵寻人是大海捞针、白忙活一场,谢祁逗留了好长时日,也寻得了其他几本孤本书画与古籍,虽不如《急就章》这般珍贵,也算小有所得,想来足够父亲拿去邀宠了。

他写信告知父亲后,便启程往陈州去。家中已将与表姐过定的箱笼与礼币先行送往陈州,可不知为何,姨母家一直没有回信,这越接近陈州,谢祁也总觉右眼皮直跳,心里也没上没下的。

谢祁因家学渊源,信奉读万卷书不如行行万里路,是常跟随几位叔父外出游学的,在外舟车劳顿惯了的,倒不觉辛苦。而且这回出来已是十分顺利了,往年他出门,总是先遇劫匪后遇盗贼,不是翻船便是翻车,那样坎坷他都从不会有心绪不宁的时候,如今却连胃口也减了。

真是怪了。

怕不是他又要行霉运了?

砚书捧过碗来,早已馋得直咽口水,劝道:“九哥儿莫要多思了,快趁热吃罢。”

谢祁瞥了眼,有些挑剔地用筷子拨动那炖得软烂的肉丁:“这可是豕肉?哪儿来得?豕肉腥膻,白糟蹋了这一碗汤饼了……都与你吃吧,我吃烧饼便是。”

说着便要放下筷子。

豕肉总带着一股奇怪且浓郁的骚味,这让宋人与唐人相似,变得以羊肉为贵。

在文人之中更是如此,文人用来形容美食的字:“膳、馐、羹、馔”都与羊有关,与猪从无关系。

《礼记》还曾言中:“君子不食圂腴”,因此在宋朝,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不爱吃豕肉,有些人还认为,豕肉是仆从之贱食。

砚书原也是富农之子,是数年前因蝗灾家破人亡才被谢家买去为仆童的。他不识字,更没读过《礼记》,但他见过饿殍遍野的惨状,故而对豕肉没有半分歧视,压根不知士族中还有这等为了当君子不肯吃豕肉的操守。

在自家主人发呆的那片刻,砚书不顾烫都埋头吃了大半碗了,闻言忙将头摇得好似拨浪鼓:“九哥儿试试便知,奴奴觉着,便是咱们谢家手艺最好的那方厨子也不及,这娘子的手艺只怕去樊楼掌勺也使得了!九哥儿闻闻,哪有什么膻味?这汤饼,汤鲜味美,无一处不好,奴奴平生未曾吃过这样美味的汤饼,这舌头都快吞下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