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伏龙桥上 (第2/3页)
谢氏嘉宁。
一个从小养在深闺之中、不经世事的高门贵女。
由于此前谢大公子身死紫禁城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连带着之后又有流言蜚语向皇京传来。据称,谢大公子的嫡妹因自幼与兄长感情甚笃,在其辞世后坚决为其于边疆守丧三年,天下诸多文人武将听闻此事都为之动容。
于是有不少人开始好奇,这谢公子的嫡妹是何人也?一经打听才知道,乃是一位自幼病体孱弱、双腿有疾的贵女。倒是不曾料想,这身躯如此柔弱的女子,骨子里竟是极为重情重义之人。
有禁卫忆及此事,思路豁然畅通。原是当年谢大公子于紫禁城遇刺一事太过冤枉,所以这贵女今日应召入宫后,在途径亲人辞世之地时情绪难以自抑,乃至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失态,悄然泪流满面。
实在是情有可原啊!不少禁卫思及此处,对其不由心生怜惜。
只是他们不知……这病弱美人面上的眼泪,实是伪装。
谢嘉宁早在三年前就几近心如止水,若非有意做戏,此刻即便是看见那意义深重的伏龙桥,也无法令她真心落泪。
于她而言,眼泪无用,只有步步为营的谋划与握在手中的实权,才能平息她对阉党生生不息的仇恨。
谢嘉宁掏出衣袍中的锦帕,以袖遮面,轻轻揩拭去眼角的泪珠。再放下长袖时,神情已恢复如常,仅是微红的清眸与鼻尖显露了几分伤色。
之所以假意落泪,是因此前她深思熟虑后认定,此次入宫,只有这样的表现,才符合谢家嫡女于传言中留给世人的印象。
卫云珩继续推着谢嘉宁的行椅朝前走去,落日在行椅身后留下长长的剪影,每前行一步,那影子都越发靠近不远处的白玉石桥。
奇异的是,谢嘉宁越是临近伏龙桥,心中思绪便越发明晰与冷静。
随着视线慢慢拉近,她逐渐看到了石桥两侧雕刻的盘龙与祥云,看到了桥面上微微起伏的弧线与色泽不一的青石,看到了冷光粼粼的冰面在夕晖下渡上一层金辉,有如祥兆降临。
谢嘉宁强行克制住勾起唇角的冲动,突然于脑海中平静地勾勒出一幅幅疯狂的画面。
她听许多人描绘了许多遍阿兄身死时的场景。
听说那名北司司卫是直接挥刀砍中了阿兄的胸口,直击要害,因此血当场就飞溅到了周围几人的脸上。接着阿兄脱力倒地,更多鲜红的血渐渐染湿了他身上的玉白衣袍,又顺着起伏的桥面缓缓流淌而下,一直延伸向桥尾的青灰石板。
她脑海中的血腥场景逐渐与眼前所见的祥和光景相重合。
“咯噔”一声,行椅被推上右侧最边缘的一座伏龙桥。这是专供四品以下官员与世家觐见之人所行的石桥,谢源景于万泰四年觐见时,走的便是这座桥。
谢嘉宁仔细凝望着伏龙桥上的每一道砖石与每一笔雕刻,发现这里哪怕是青砖之间的缝隙,都被擦拭的一尘不染。
此处早已看不出任何当年谢源景遇刺、血溅伏龙桥留下的痕迹,所有的一切都恰似从未发生过。
本该是如此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