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大章)春闱、出征 (第2/3页)
将是多悲凉的事情?
春闱为什么要选在二月初六开始?在初九,十二连考三堂?
因为春天正是新芽抽芽的日子。
这几天,卫伉也在思考一个问题。
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自己认识了这个世界,但认识清楚了自己么?
如果自己没有认识清楚自己,那这个‘自己’去认识的世界,又是对的么?
回想起小时候母亲临终的嘱托,卫伉感觉,自己好像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自己可以像雏鸟一样永远躲在母亲的羽翼下,但这样自己永远都无法展翅。
这些天,卫伉挖煤比谁都认真。
卫伉的体质远比普通人好,当他真的咬牙去吃这个苦时,实际上感受不到别人感受过的那种苦。
对于卫伉来说,劳累是一种很好的感觉。
因为当抡了一天的镐头,鲜血从全身各处流淌到肌肉中,并充斥在肌肉之中时,其他地方是缺血的,根据科学报所说,人身体这个系统是依靠血液把营养运送到各个器官的,鲜血都在手臂上时,大脑里就缺血,缺血的大脑,思考起来就慢。
思考的慢的大脑对别人来说是个坏事情,但对于卫伉来说,是个好事情。
卫伉的人生,从来没有这么简单过。
卫伉的人生,就像是电脑屏幕上的鼠标光标,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控制各种各样的原因指向任何方向任何地点。
但卫伉现在的人生,就像是文本上的光标,每一个字落下,光标只是自然而然的往前跳一格。
哒哒哒哒的前进,每一镐头下去,卫伉的人生就前进了一字,每挖出一箢篼煤炭,卫伉的人生就留下了一句。每挖出一箩筐煤炭,卫伉的人生就书写了一段。
这样的方式,让卫伉有些不可置信。
人生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看向远处的天空,湛蓝的天空下,一束烟柱升起。
卫伉在想,那烟柱是不是自己挖的煤炭烧出来的。
烟柱下方,火车呼啸着远去。
去往自由的方向。
卫伉也想跟随着火车的方向去往自由的北方。
那正是他父亲一直以来寻找自由的地方。
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卫伉知道自己猜错了火车的方向。
转头看向另一个方向,长安的方向。
那才是自己的方向。
如果自己就这样随波逐流,只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那自己就不是卫伉,只是一只会被冻死在数九天的失去母亲的流浪幼猫而已。
但卫伉知道。
自己既不是流浪幼猫也不是什么斑斓猛虎,自己还需要成长。
李记和居元有说有笑的走了过来。
一路上很多人都在跟居元说话。
“好好考啊!”
“咱们矿工子弟可不是盖的,要当上官儿啊!”
“到时候你再回来同关当县令,哈哈哈!”
“一定要考上进士啊!”
“今年考不上,从明年开始考起来可就复杂了!”
一路走过来,李记掏了一下怀里,拍大腿:“哎呀,墨锭,收在盒子里,忘了!”
李记就要跑回去拿。
居元拉住了李记:“我带着呢。”
李记哈哈笑着,然后看向了卫伉:“卫伉,你要不要去长安啊。”
卫伉摆头。
李记:“害,你的事情我知道的,只要居元开口,你就可以去长安了,大将军允许过的。”
卫伉:“我不配。”
李记和居元疑惑了起来。
卫伉:“我要留在同关煤矿,等我该回去时自然会回去的。”
“居元,好好考,等我出山,当大将军时,我就让你当我的军师。”
居元:“我现在没能力当军师,不过五年后也许呢。”
卫伉才知道居元的厉害,他居然能清晰的认知自己。
每一个厉害的人,都能这么清楚的认知自己吗?
说了好久好久后,居元和李记走了。
卫伉才看向了远天。
世界没有那么复杂。
明白这个道理后,卫伉从一只对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了防备,吃一口食都能把自己噎死的流浪小野猫身上,长出了老虎的心态。
但是是这个将门虎子还没有老虎的身躯。
需要在同关煤矿和那些茁壮成长的禾苗一起成长。
看向远天,卫伉突然笑了。
前几年,长安城的人们流行把自己的儿子叫做犬子。原因是司马相如小名叫做犬子,大家说自己儿子叫犬子,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如司马相如一样有才华。
但是时间久了后,大家发现,那些犬子是真正的犬子。
都是些狗儿子。
卫伉想起来,自己就是个狗儿子。
阿猫阿狗的,成不了气候。
难怪以前父亲老说如果表哥他们在场时,自己就闭嘴。
龙吟虎啸间,猫狗哼唧是多可笑啊。
不过,卫伉没有继续想下去。
因为手臂充血,脑子里血不够。
想多了头疼。
不如就抡,抡起镐头。
……
春闱,悄然间就来了。
“唐佩你来贡院干嘛?看热闹?”
“放屁,老子当然是来参加科举的!”
“啊?你?你怎么获得资格的,咱们一个学校出来的,大家还不知道你吗?”
“以前我是没认真学,后来老子参加工作后学的很快的,我老师他们推荐了我我当然有资格参考。”
目前参加第一次科考的人,并不是都是大学生。
其身份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是长安各大学、大专推举的优秀学生。
目前大汉的大学大专还没有正规化目前的大学学生,主要是原知识分子转化出来的新学生。
而大专主要是原民间工匠直接学习新技术和新学之后转化出来的工读生。
当然,目前也有非旧雅言学生就学成毕业的大学生,比如蒋不疑这种情况。
也有以前不是工匠,而直接读完小学中学又连续读了大专的学生。
第二种是各个衙门推举的学生。
这些衙门包括长安各个府衙,还有各州府衙。
各州现在可不是没有新学学生,比如蜀郡,新学学子起码五十万,数字非常的恐怖,比成都这座城池的人口都多。
而后走了几步的其他城市,照样有新学学生。
所以各地府衙都有资格推举考试生。
第三种是各个新商改机构大商业体拥有直接推举权。
比如同关煤矿。
同关煤矿主矿区常年维持着五万矿工的数字,全国其他地方合起来总共有十一万人。
这十一万人指的是十一万个职务,可不是只有过十一万人。
要知道最开始头一两年加入同关煤矿的很多人,现在已经出来自己工作自己开店或者开企业去了。
同关煤矿实际上已经经历了十五万人入职了。
这十五万人里面,学习新学的人高达十一万!
毕竟来了矿上,别人都学,就算再不学,也带着学点了。
这十一万人的质量还是超高的那种,毕竟是恐怖的学习氛围里面出来的人。
所以同关煤矿就有推举权,其他大公司也一样。
除了这三种推举之外,还有第四种,通过预选考试进入的。
大汉的各州都在进行预选考试,这个预选考试不正式,只是作为选拔的手段,非常容易做手脚。
但给的名额不多。
按道理,能通过预选考试的人,一般不太可能在真正的科举中考的太差,就算不通过,也最多差一点点。
总不能更难的考试考了九十,回头考简单的考个五十吧?
这预选考试,既不糊住名字,也不题目保密,就是考试的人去了,各州府的人随便提一套试卷给他们做,做过了就行。
这种考试只可能出现州郡官员和考生串通一气作弊,不会出现普通考生把所有题都背下来然后再去参加考试的情况。
因为说有的考题都背下来,那就几乎等于精通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通行的重要知识了,这背下来还需要作弊?
如果作弊,呵呵。
说白了霍海觉得刘彻就是故意的。
刘彻故意给了州郡官员作弊的机会。
谁这一次预选的人考砸了,无所谓。谁这一次预选的人考炸了,那就等着被罢官吧!
既然都要选拔新官了,那刘彻也没有把老的哄着的想法,谁要是愿意继续为大汉付出,为大汉贡献,比如文翁这样的,那朝廷自然优待。
谁要是想要中饱私囊,那就干脆换掉。
原因也简单。
就算官员一定会出现一定的坏官,有坏官率,那坏官再怎么换也不会更坏了。
这预选这一环,还有州郡县府衙推举那一环,都是刘彻故意设的坑。
这一次科举,将会录取的人数,比所有人想象的都多得多。
原因就是,要把本来在大汉朝廷里里面浑水摸鱼的人直接给换了。
同一时间,朝廷还要预备一批官员,接下来要大规模收回封国重新改为郡县制,到时候还要用官员。
春闱现场,考生们看到春闱的房子也是在吐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