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大章)大汉最大的问题!

第二百零八章 (大章)大汉最大的问题! (第2/3页)

一位的。

刘据疑惑:“父皇,你不知道我的学生是谁吗!?”

刘彻:“你姐夫的车夫嘛。”

刘据更疑惑了:“那父皇怎么会怀疑他其他方面过不了?就算是天字第一号的笨人在姐夫身边工作,看到那么多公文那么多文件,随便看个一两眼,写出来的文章都能把考官给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吧?!”

这一点刘彻不怀疑。

天赋真的只是其次,环境才是最厉害的。

因为再天才的人,如果不进入一个环境,不了解它的运转规律,那凭空想象的进步也许一开始就是歪楼,甚至背道而驰。

简单来说,一个做官的天才,如果一开始就没有往这方面努力,没进入官场,那么他的天赋就是多余的。

而工科方面恰恰相反,任何一个这方面的逻辑怪,干什么都比别人强不少。

因为……这些科学道理,是这个宇宙运转的底层逻辑在,这个逻辑的覆盖面全方位覆盖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但,刘彻可不会认为蒋不疑一定能考上进士甚至成为状元。

就一句话:“你觉得蒋不疑会把看过的保密的公文,拿出来写文章吗?”

刘据愣了一下。

刘彻继续:“你觉得他会把你姐夫他们这些高官谈话时提到的国策这些顶级机密,写在试卷上吗?”

“你觉得蒋不疑会在试卷上透露出具体的即将实行的民生问题解决策略吗?”

刘据摆头。

刘彻:“这就对了,对他来说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对他的能力是有巨大的增幅的。”

“但是对他来说,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对他考试是起反作用的。”

“他在霍海这儿干的越久,未来考试通过的概率越低,因为他能写的越来越少,他脑子里自己的东西会越来越少,机密的东西越来越多。”

刘据有些懊恼:“这么说,他考不过?”

刘彻摆头:“这就不好说了,不过朕不相信他会把这次春闱看那么重,因为他现在已经在开始明白世界的规则了。”

“你姐夫要出远门,这次机会就算十个状元,也换不来,蒋不疑不会考过的。”

刘据对于霍海即将出远门没兴趣,但对霍海即将去坐海船非常感兴趣。

刘据有点懊恼。

要是蒋不疑考上了状元,那他就可以用这个招牌去开学校赚钱了。

可惜了,机会破灭了啊!

刘彻看着窗外,才发现后面的马车车队一直在撒红包。

“这钢铁车架要比木头车架好得多,木头马车就不适合安装玻璃,这个钢铁车门上就可以安装玻璃。”

卫子夫:“按了玻璃后,没什么冷风了。”

刘据:“不是哟母后,没冷风了不是车玻璃的功效,是这个,看到这个橡胶条没有,它是软的,车门关上后,车门和门框挤压着胶条,胶条变形填满了缝隙,所以才没有冷风进来哟。”

卫子夫恍然:“我是指,既能够透光又能不吹风,不过这橡胶变形后能变回去吗?”

刘据:“应该可以吧,冬天长安已经开始流行橡胶鞋了。”

“不过现在的橡胶底鞋子还没试验出比较好的配方,等实验好了,母后就能穿到新鞋了。”

目前大汉的橡胶产业一开始,就比前世工业革命的橡胶使用高一个级别。

前世的车轮胎一开始是奶白色的橡胶原色的。

但是蒸汽机车比内燃机车重太多了,所以霍海这边这个橡胶轮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又要坚韧又要耐磨。

所以大汉的橡胶工业一开始就要混入炭黑。

既可以耐磨,又可以提高强度,又可以充气达到避震的效果,又避免了被压坏。

同时还成本降低。

而所谓炭黑,就是烃类物质在不充分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的化合物。

这么说比较绕口,简单来说煤炭和石油都是烃类。

在简单点来说,车主最讨厌的内燃机发动机里面的积碳,就是轮胎提高强度最需要的炭黑。

这玩意儿,霍海各种工厂里要多少有多少。

而橡胶本身加入炭黑其实是减低耐磨程度的。

但是!杜仲胶提升耐磨程度啊。

本来但混杜仲胶,耐磨过头了,容易爆裂呢,加炭黑又中和了。

大汉先研究了两年的杜仲胶,现在对于杜仲胶的使用非常有心得,目前的轮胎不是批量化生产的,所以不考虑工艺问题只考虑效果问题,所以目前的蒸汽车轮胎是杜仲胶橡胶轮胎。

怎么说呢,前世2020年才有这种技术普及化。

当然,那是工业化生产,和大汉现在的只是实验室小规模使用是两码事。

但就算是小规模使用,也代表着研究院那边起步要研究的橡胶用法,就比前世工业革命难度大得多。

好消息是目前电气化全面喊停,暂时不会用那么多橡胶,所以不需要考虑工艺问题,现在只考虑研究新东西先进的东西,生产的事情以后再想办法。

也有坏消息,坏消息是一艘海船可能要用上百公斤橡胶。

整个天山脚下的乌孙人,镰刀都抡冒烟了!

那一平米的草割出来的胶,也就捏出来一个小橘子的橡胶团。

不过产量低不代表不能用,反正乌孙人力便宜,他们一个人用大镰刀一天割草上百平米没问题,但他们的工资远不如长安,只需要二百一个月就够了,给二百那都是极大地支援当地的发展了。

乌孙人现在一边割胶,一边夸奖金北和阿迪给他们找了个好工作,富裕发达了却没忘了家乡人。

自从产了橡胶后,而且每个割草的人月薪二百后,乌孙人就知道,匈奴右谷蠡王下辈子也忿想回来了。

而对于大汉来说,乌孙是新投的,以前一直跟匈奴混的,现在压一点工资也没事。

不会引起其他民众对他们低工资的注意。

刘彻见妻儿讨论起了橡胶的事情,也就顺口一说。

卫子夫马上明白了刘彻没有说的话的意思:“说乌孙人镰刀都轮冒烟了,产量还是不行,所以有更简单的收割方法?还是别的产橡胶的植物?”

刘彻眼冒金光:“有一种树叫做缅榕,或者叫天竺胶树,这种树,只需要割开树皮,就能滴胶,就跟割漆树一样,而且没有那么多过敏症状。”

“只需要割开树皮,然后在下面卡个小碗接着,第二周来收胶就行。”

“一个人,一天可以割胶七百棵树,每一棵树的产量都和一平米的草是一样的。”

就是因为最近实验室发现,到处都能用橡胶,所以刘彻已经发圣旨催苏武动作快点了。

只要拿下滇国,就能到缅这个地方了。

缅这个地方的人大汉已经调查清楚了,当地人还毛茹饮血住山洞呢,只要拿下滇国,就是拿下了缅。

到时候就能种树了。

没想到这种不毛之地,都能种树变成经济产区?

新商改可实在是太好了!

刘据疑惑:“产量一样的话,还看他们干嘛?一棵树不止占据一平米的空间吧?”

刘彻淡定:“树可以每周都割。”

刘据:“也就是说只要有缅榕,就不缺胶了?”

刘彻摆头:“只能说目前长安也不缺胶,天山草胶就够用,未来几年,等缅榕开始大量生产了,就刚好够到时候长安的胶用量,大汉还需要去全世界寻找更好产量更高的胶。”

别看缅榕的胶产量看起来还行,实则比橡胶树差远了!

橡胶树能……三天一割,单位产量和缅榕一样。

综合一算,产量高一倍。

只要不是傻子,都会知道种什么好。

不过在现在这个阶段够用了。

卫子夫:“那树皮天天割,就跟流血一样,是不是太残忍了。”

漆树收集卫子夫不是没见过,上林苑里面就有漆树,是给皇室的人看热闹长见识用的。

刘据:“母后,你都不想想未来缅人天竺人的问题,想什么缅榕天竺胶……”

刘彻:“你应该想的是大汉子民能不能吃饱饭的问题,而不是想什么缅人天竺人。”

“再说了,缅人现在还在住山洞,还是部落时代,就跟我们三千年前的黄帝还没诞生的时代一样。”

“他们实在是诞生不出自己的黄帝炎帝的话,那大汉应该帮他们一把让缅人迅速过上现人过的日子,不要再懵懵懂懂了。”

刘据小声:“意思是不是工资给一百?”

刘彻:“理论上给吃的就行。”

“实际上怎么操作就看天竺公司了。”

天竺公司自己决定早期这边的经济发展。

如果天竺公司觉得缅人有能力成为经济循环的一部分,那当然是加入进来。

如果缅人不行,那就没办法了。

这个地方的人不是后世的缅人,而是历史上已经灭绝的存在,霍海对他们都知之甚少,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适应现代生活,能不能学习。

在这个地方最古老的族群是骠族,是大概东汉时代,才从青藏高原上下来,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