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秦国?蛮夷谎话之国也! (第1/3页)
即使退一步说,现今在位的那位阿育王孙对佛教没有恶感,不会刻意打压佛教,但其所信的耆那教却未必,而耽摩栗底作为一座佛教兴盛的大城,必会遭受冲击!
耽摩栗底众人正是感受到了这种危机,才对姚直等人这般欢迎,可不仅仅是因为姚直等人是从大秦过来的使者。
城市长又道:“鸠那罗太子之子不信我佛,而信耆那教,日后必会有风波,不可不防。”
众人无不点头,如今是他们佛教势大,信众遍地,佛寺遍布全国,耆那教想要发展,就必定要打压佛教。
毕竟蛋糕只有这么大,现在的形势是佛教占多,耆那教想要有更大份量,就需要从佛教手里去抢。
城市长道:“虽在信件中,摩叶上师已与我等提过那大秦国,但信件难以详说,请摩叶上师为我等再讲说一番。”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尽管孔雀国没有这句话,但这个道理,他们还是知晓,虽然他们不是要去和秦国人打仗,可传教也得先了解传教之地的情况。
摩叶上师这趟回来本就是为找人手去大秦传教,没想到会受到这么浓重的对待,但这让他挺高兴。
不管其他人最后能得什么功绩,反正他的功绩已经有了:是他第一个将秦国人引到了大秦,开启了秦国和孔雀国的交流。
早在回到耽摩栗底前,摩叶上师就已将姚直等人给他讲过的有关大秦的消息整理好,他开口道:“据那些秦国人说,他们有至少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话才一开口,房间内不少人便表露出不一样的神情,有人挑眉、有人不屑、有人玩味,但没人立刻出声评价。
“在两千年以前,秦国人的祖先已经生活在那片土地,并与周边各个部族发生纷争,但他们的祖先胜了,将其他部族要么赶走、要么变为己方一员。”
这点倒是没啥可值得怀疑,秦国人能得以传续下来,肯定是他们的祖先赢了。
“那时,秦国人祖先出现了一位名为‘黄帝’的帝王,‘帝王’也就是‘国王’,他和另一位叫‘炎帝’的帝王联手,同一位叫‘蚩尤’的人发生了大战,结果蚩尤被打败,黄帝、炎帝得胜,一统了秦国人那片土地。”
其实这不是秦国的历史,这是华夏的历史,但摩叶分不清楚,认为秦国就是华夏,华夏就是秦国,当然这么想,也没太大问题。
“在一统后,黄帝和炎帝对秦国进行了很多发展,当时不叫‘秦国’,应该称为秦部落,如制出用来舂米的工具,参悟得到了医人治病之法,那炎帝更是亲自品尝了上百种树木花草,分辨出了其中那些能用于治病。”
这番话一出,便有人质疑,一名耽摩栗底的贵族摇头道:“此定是秦人编出的谎言,怎可能有人通过这种方式能试出药材?其早就被毒死了!”
不少人点头表示同意这个质疑,一听假,那些秦国人为了抬高自己,连一点逻辑也不讲了,莫非那神农是神灵不成,尝上百种树木花草而不死?
摩叶上师笑道:“贫僧也是这般以为,然秦国人就是这般告知贫僧。在黄帝、炎帝后,又有秦人的帝王,分别叫‘颛顼’、‘帝喾’、‘尧’、‘舜’,其等和黄帝被共称为‘五帝’。”
一人疑惑道:“那炎帝为何不是这‘五帝’之一?莫非之后四帝是黄帝子孙?”
摩叶上师道:“据那些秦国人说,神农为‘三皇’之一,因此不是‘五帝’,那颛顼和帝喾、尧为黄帝子孙,舜却不是……”
摩叶上师继续讲说,讲过夏商,讲到了周,实际上摩叶上师知道的并不详细,因为姚直等人给他讲的就不详细。
“那周是代商而立,其内有诸多国邦,这些国邦虽独自为国,有国王,却须听周国之王号令,即周国之王为‘王中王’,周国之王又被称为‘周天子’,意为周王是天的儿子。”
“在那时,秦也只是周的诸多国邦之一,到了后来,周国发生混乱,这些国邦彼此争斗厮杀,秦自其中发展强盛,最终将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