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赤壁之战 (第1/3页)
李念继续道:“其实,孙权如果只夺取刘备手里的荆州地盘,对刘备来说,未必不能接受,权当是联合孙权抗曹战略的失败,而胜败乃兵家常事,下次再赢回来即可,但孙权杀了关羽,这点对刘备便很难接受。”
“刘皇叔以仁义之名行走天下,关羽身为其义弟,如今死在孙权背刺之下,岂有不为关羽报仇之理?”
“因而,明知与孙吴交恶不是件好事,刘备还是发起了夷陵之战。”
始皇道:“刘备确有仁义,然也为仁义之名所累,但若不为关羽死而兴师,便也不是刘备。”
李念道:“确如陛下所言,刘皇叔之所以是刘皇叔,正是因其别于其他诸侯,这也是关张、诸葛丞相等人愿追随他的重要原因。”
始皇又评价道:“夺荆州杀关羽,孙权气量不足,也看不清大局,有曹操这等大敌,却还要和刘备斗……”
说到这,始皇忽然想到了什么,问道:“此人莫非想偏安一隅,没有定鼎天下之意?”
李念笑道:“倒也不是,孙权肯定也想定鼎天下,可惜他没那能力和气魄罢了。”
“在领十万兵攻打合肥被张辽击退后,孙权再次率军围攻过合肥,只是依旧没成功。”
蒙恬笑道:“孙权的想法恐怕是倘若运气好能打过,那就争一争天下,要是打不过,也就罢了,回师守好自家一亩三分地。”
始皇又出声:“若不能向外,孙权定会向内稳固自身权柄,孙吴必会内斗频繁。”
李念点头道:“陛下英明,孙吴的发展真如陛下所想。在夺荆州杀关羽这件事上,若说孙权还可不算‘江东鼠辈’,那其之后的作为便是将这称号坐实。”
“也不知‘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为何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
“也许他从来就是这般,只是之前未有表现。”
“在孙权称帝后,孙吴发生了名为‘二宫之争’的事件,孙权放任官员在太子和鲁王间站队争斗,其杀大臣、杀儿子,将原本政治还算和睦的孙吴搞得人心惶惶。”
李念将话题还是扯回到了曹操率大军南下这事上。
“曹操率大军南下,当时的孙吴对怎么对待曹操,意见并不统一,有人认为曹操势大,不可与之为敌,当与曹操讲和,也有认为不可讲和,要应战曹操。”
蒙恬不屑道:“讲和派无非想着即使讲和,他们也没多少损失,反正他们又不是孙权、孙家人,曹操不太可能要他们脑袋,反倒讲和后,曹操还得安抚他们,让他们为其治理地方。”
李念道:“孙权当时心里应当属意应战,因为其他人投降可能平安无事,但其身为东吴掌权之人,他投降,曹操会如何待他,会不会取他性命,将孙家全族尽灭?即使不取他性命,夺他权力富贵,将之软禁囚困,同样难以接受。”
“投降曹操,等若将身家性命交到曹操手上,哪有掌握在自己手上好?”
“孙权并不愚笨,相反很聪明,自然明白这些。可是如何说服那些主和派?”
“这时,诸葛丞相登场,为孙权解去了此忧,他向孙权分析局势,还故意以刘皇叔绝不向曹操投降激孙权。”
“在演义中,这也是一段比较精彩的内容,那一回名为‘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诸葛丞相凭其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将江东主和派说得哑口无言。”
“但实际上,诸葛丞相当是猜到孙权想应战,且当时的东吴大都督周瑜也是主战之人。说来……”
李念笑道:“这其中还有些趣事,像后世有人认为周瑜和孙权主张抗曹的一原因是曹操好人妻,毕竟人妻曹在这方面的风评不甚好。”
这下让始皇三人有些绷不住,三人又想到了那“一炮害三贤”,可真别说,曹操未必做不出来。
看看,什么叫信誉,曹操说要抢人老婆,那就没人会怀疑他不会抢,就像柯镇恶说段正淳是带头大哥,段正淳说柯镇恶是他儿子一样。
始皇语气怪异:“孙权和那周瑜担心向曹操投降后,曹操会夺了他们妻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