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这是把陛下推太子那边啊

第239章:这是把陛下推太子那边啊 (第2/3页)

了不引起猜疑,所有的替换工作,可能到明年年中,才会完全完成。”

长孙无忌回道。

兵部这块,主要是长孙无忌这个尚书右仆射负责的,里面也有他的很多亲信。

太子整顿高丽,攻占新罗百济后。

最好的机会,就是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对河北道,河东道,河南道的五姓七望根基动手。

曾经李承乾是这么想的,现在李世民等人自然也能猜测出来。

为什么说五姓七望,有国中之国的嫌疑。

这就跟当初澶渊之盟那样,这些地方上的大多数城池守将,要么就是五姓七望的族人,要么就是姻亲。

曾经东突厥能直接突破到长安城下,就证明了五姓七望对这些地方城池的掌控力。

简单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他们会听从诏敕。

但如果是诏敕跟五姓七望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诏敕可就不怎么管用了。

这些年,李世民对世家妥协,从来没有在这方面,去跟五姓七望掰扯手腕。

不是不能动,而是一旦动起来,大唐会动荡不休,劳民伤财。

盘子太大,很多事情都不能率性而为。

没了东突厥,可是还有西突厥,更有许多部落他国虎视眈眈。

只要让他们看到大唐这头雄狮虚弱,就会跟狼群那样,迫不及待的上来撕咬一口。

中原看似安定,实则边关大大小小的战事,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现在李世民让长孙无忌去做的,就是在兵部进行调任的时候,安排一些自己人,进入到五姓七望各族影响范围内的守城将士中。

如果太子真的发动了对五姓七望的扫荡,那么这些将士,就能起到大的作用,得以事半功倍之效。

李世民安插人手,调度赵节,汉王李元昌,都是为了太子接下来的动作作准备。

李承乾其实没说过什么,可父子之间对局势的默契,在这一刻一览无遗。

——

高丽,平壤城。

神武宫。

李承乾对上奏的奏疏,不断进行加印批准。

这些文书,很多都是对从大唐赶来的学子的各种任命。

县尉,武侯,这些武官安排起来,比较简单。

不需要识文断字,只要懂得一些律法道理,就能去干。

但是县令,主簿,典史这些官职,就只能是读书人来干了。

相对来说,文官这块的缺口,还是很大的。

李承乾也不计较那么多了,只要读过书,稍微有些功名的学子,一概录用,分派到高丽各个地方上去。

甚至于对于任命官员的权力,在这个特殊时期,也分权给了苏定方,陈云超,李德謇几人。

辽东城那边是皇长孙李象坐镇,李承乾也给了他册封官员的权力。

总之怎么快,就怎么来。

品行学识这些方面的考校,暂时就先搁置着,到后面再一步步完善。

相对来说,李承乾还是比较轻松的。

因为这些官员,反正他也一个都不认识。

“殿下,臣无能,让渊盖苏文等人跑了。”

苏定方返回后,有些无奈的跟太子汇报道。

“没事,跑了就跑了。”

“没了兵源,他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就现在的高丽,哪怕是有些小动作,也无伤大雅,不过是一匪寇罢了。”

李承乾不在乎的说道。

北部人迹罕至,又没什么资源,是属于靺鞨族的地盘。

说是地盘,实际上连城池都没有,相当于游牧民族。

渊盖苏文跟靺鞨族的关系比较好,曾经靺鞨族一直都是靠着高丽进行发展。

如今高丽易主,靺鞨族还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渊盖苏文吗。

寄人篱下的滋味,只能是渊盖苏文亲自去感受了。

况且哪怕是靺鞨族继续支持渊盖苏文,对于李承乾来说,也没有多大关系。

整个靺鞨族总共才几十万人口,而且是很多部落组成,又没什么工匠跟像样的军备。

贫瘠之地,能发展过现在的高丽?

以前都不能,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等到李承乾一统辽东半岛,届时靺鞨族不过是随手可灭。

苏定方没有继续追,也是因为那边地广人稀,没有带多少粮食,况且天寒地冻的,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