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1937(感谢‘G梦行’1000打赏!) (第2/3页)
命,就没有眼下许朝阳对装备理解的这么深刻。
人都是经过磨练之后才会成长的,许朝阳也一样。
“别问了,你就听我的,该怎么安排怎么安排。”
“另外,给咱们团那群小尕豆子做一套军装、一套合体的衣服,一块送走。”
杨静宇盘算着:“这一趟得送走多少人啊?”
“分几批送,每一次送过去一些人,再搭上一些粮食。”
杨静宇好像听明白了:“朝阳,你怎么跟老家的人还玩心眼儿?你是不是觉着,咱们不给粮食他们就不会接着咱们的人了?”
“我可没有。”许朝阳没敢承认,他都习惯了在国府里厮混的脏心烂肺,哪敢流露出丝毫的污秽来,去让人犯膈应?
“这不是为了安全考虑么。”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许朝阳也扭过了头,生怕杨静宇在他脸上看出端倪。
可那还用看么?
他们俩在一起多长时间了都?
“那你们家袁福珍呢?”
要不还得说是老战友,许朝阳都没说的话,被他给点出来了。
“回北平了,昨儿走的,你不用惦记她,她……可能适应不了西北,我让她回去和李副主任商量了。”
许朝阳这才扭回头来:“这顶层的人啊,再怎么着,也比底下的老百姓好活……这不么,刚才还给我打电话呢,问我说,李副主任提议带着我们整个团去金陵……”
杨静宇插话道:“那是带你们啊?那是手里有这个团的兵,他才能说话硬气一些。”
“你管他那个了?” 人家都说人群里只要一个东北人,过不了多久,周遭的口音都会被东北人拐带着让你有一种置身东北的感觉,可实际上,又有多少远离了家乡的游子,在外地为了生活,慢慢的开始入乡随俗。
许朝阳现在的口音都变了,开始更偏向于普通话了,曾经学过的蒙语也忘得差不多了,除了那远在东北的家,和东北冬天独有的寒冷……还始终在心中凝结着冰霜。
“去办吧。”
许朝阳在一个晃神间说出了这句话,像是所有在外的孩子一样,总是在想家那一刻沉沦其中,又在工作的繁杂出现时,迅速抽离。
都得活着,谁也没有例外。
1937年,2月11,这一天是春节,这一天大沽厂在做好了防护的情况下,许朝阳包下了整个大沽的烟花爆竹在水边上燃放。
四年了,他们到了大沽这整整四年,每一年都是在大沽船厂墙外烧竹子取个气氛,由始至终也没让底下人痛快过,就怕引发爆炸。可这一回许朝阳没继续这么干,他们大沽厂于春节前夕再次停产,随着一车皮一车皮的粮食和战士们家属被火车运走,亲自花钱给手底下人找了点乐子。
那一天,你想象不到这帮虎玩意儿玩成了什么样,一个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