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科举案(三)

第二百四十一章 科举案(三) (第2/3页)

人来说一声便是,竟为此

还要出动李银兄的大驾,这不是要折李清的寿吗?”

李清接过贴,嘴上说笑,心却暗暗吃惊,李林甫请自己吃饭竟派儿来送贴,这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

他迅速瞥了一眼贴上的内容,时间是定在明日,他急拱拱手笑道:“既然相国如此看得起李清,明日准时到!”

“既然如此,那我就告辞了。”了他。

“李银兄,听说你外放了?”

李银目光顿时黯然,神情落寞地摇了摇头,原想趁机纳妾,可娘的铁幕统治使他美梦破灭了。“是的,去朔方军任职,再过几日便上任了,这一去,也不知才回?”

他翻身上了马,又长叹一声道:“那就恭祝李侍郎前途远大、妻妾满堂了。”说罢扬手一鞭,马渐渐远去了.

次日,天麻麻亮,长安城便沸腾起来,数万士以同州为单位,家境好的骑着马、坐着车、有书童伺候;条件差一点的,则缩着头、笼着袖,步履匆匆,心揣着娘的嘱托和老父的期盼,在类似今天驻京办公室主任之流官员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向皇城而去,考场设国监和大明宫宣政殿两处地方,分进士科和明经科,原本还有秀才、开元礼、三传、史科、童科和算学、书学等等,但天宝以后,便渐渐只剩下进士和明经两科。

考试一共有三场,帖经,诗和赋,最后是五道策论,两科的内容差不多,但侧重点不同,进士科重诗赋而明经科重策论,而帖经(也就是默写经)是基础科,甲第和乙第便是看默写经的完整程度来定。

“当!当!”长安长空响起了空旷而远的声音,闹哄哄的皇城里终于安静下来,雄心勃勃的士们凝神静心、开始了他们人生的第一次冲刺.

西市,大唐的第一个官办柜坊便设在入口处,占地规模约有百亩,外形气势宏伟,内部结构复杂,里面有大小屋数百间,地下还有用厚重青石砌成的地下钱库,其实这并非新建,而是原来王宝记柜坊的总部,自它迁去扬州后,这里便被官府征用,直接换了个牌便可。

西市的商税和租赋原本是由市署征收,但官坊成立后,帐钱两分,市署便核帐而官坊收钱,商人们被核定税额后,凭核税单直接到柜坊交钱,领取税讫的货引便可上路了。

当然,官办柜坊也兼有民间柜坊的功能,替商人和长安市民储存和运送铜钱,凭官坊签发的柜票取钱,只是现在尚在试点,业务不能覆盖全国。

午时分,数十辆马车浩浩荡荡开到了柜房的大门前,马车上都载满了沉甸甸的楠木大箱,箱里大都是成的铜钱,它自然就是庆王的手笔,钱是从长安外面的庄园里拉来,是庆王为扳倒李清而下的老本。

今天负责出面办妥此事的,是庆王的大管事贾海,也就是当年海家唯一逃脱的海恒,他今天穿着紧束袖口的胡服,脸色傲慢、精神倍加抖擞

“就在这里停车,把箱都卸下来!”

贾海的马飞驰到最前面,他翻身下了马,带着十几个随从跑上台阶,柜坊虽然是官办,但西市和东市的柜坊里只有少数负责签发货引的官吏,其他大多数办理业务的伙计和执事都是从原来王宝记挖来,和普通的民间柜坊并无两样,几十辆马车的到来,早惊动了柜坊里的几个执事,他们快步出来查看情况。

“在下是成都来的商人,姓贾,有一笔钱要存到贵坊。”贾海向一个年纪最大的执事拱手行礼,他说的是蜀口音,那便是他的乡音,无须假装,很自然地便流露出来。

贾海指了指身后的箱,“就是这些钱!”

几个执事望着马车上堆放得整整齐齐的数百口大箱,不禁面面相视,眼皆流露出震惊之色,这些箱若都装实了,少说也有五、万贯,柜坊开业至今,大多是百贯居多,上千贯的很少见,最大的一笔便是巴蜀商行所存的一万贯。

但柜坊的规矩是不许打听客人的来历,只认钱认单对表记,这时,一个姓冯的大掌柜走了出来,向贾海拱手施礼,很客气问道:“客官想存多少钱?要存多久?要不要在异地提钱?”

“这里大部分是开元通宝,还有一些官制的黄金白银,按官家折换,总共十万贯,我打算存三个月,就在长安取。”

“知道了,贾东主信得过我们,这是我们的荣幸。”冯大掌柜手一摆,做出一个请的姿势,“来!咱们去里面谈谈细节。”.

由于今天是科举第一天,为了不影响考生发挥,除了吏部和礼部的官员,其他百官都放假三日,当然,各省台都有留守值班的官员,并不会因此而使朝政瘫痪。

李清今天也在户部,一般的言,户部只是负责制定政策,批转书、稽核帐表、下达指令之类,而具体事务的执行机关则是下面的太府寺、司农寺、盐铁监等等卿监部门。

李清是户部侍郎,相应的工作更加清闲,只对各司报上来的重大事情进行审批,然后再报尚书省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