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影无尘与水无痕 (第1/3页)
流光易把行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四年后,公元1446年。
“倚锦瑟,击玉壶,吴中狂士游成都。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
青云台,竹林深处,竹舍前,孤立一人。
任昭泽看着三个小家伙打闹嬉笑,想起那日三子出生的惊险过往,感叹冬春交替,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似有未尽之事还未做,未尽之意还未抒,便转瞬即逝了。
自与辛明郎夕成都一别,他时刻在挂念二位兄弟,又总是夜里梦到京城的事而半夜惊醒。终究一个有志之士是过不了闲云野鹤、归隐山野的生活的,良心在谴责,侠义在鞭笞。
他正思索之际,不知何时夏兰已站在他身后,悄悄为他披上了个褂子。
“天凉了,要加衣服了”,夏兰心疼丈夫。
任昭泽抱住妻子:“一晃就四年了,也不知道郎夕辛明现在如何。”
“吉人自有天相,现在戒备松了,他们会来找我们的,别的不说,三个干儿子不能不看呀,你说是吧?”
任昭泽笑道:“兴许他们也每人带几个来,到时候可就热闹了”。
又过几日,中秋要到了,任昭泽在成都城内走了一遭,蜀王府现在歌舞升平,一派祥和。
任昭泽见时机成熟,便带上妻儿,备好行李,驾车前往岳阳。
此行一为了家人散心,二则是要去拜谢君山清芷先生和门徒们,还有私心便是想求先生能够收他的孩儿为徒,若得此名师,实乃三子之幸事。
夏兰自然是得偿所愿,中秋将至,她早就想见见这对神仙眷侣,三个小家伙自出生以来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一路上叽叽喳喳,好不热闹。任昭泽赶着马车,穿集走巷,又天朗气清,一家人其乐融融,好不快活。
站在岳阳楼上,夏兰方知古楼果然不负盛誉。下瞰洞庭,前望君山,果然是“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我现在终于体会道范先生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境了,站在岳阳楼上,就感觉眼界开阔,内心格局都自然变大了”,夏兰只觉心驰神往,美不胜收。
“连你都生出这么多感慨了,哈哈果然是文人骚客文采飞扬、挥笔扬墨的圣地”。
“一帆一江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夏兰看着这山水一色,默默念道。
任昭泽也心生触动,想起清芷和沅湘的故事,想起自己这蹉跎半生,也吟诗道:“一颦一笑一伤悲,一生痴迷一生醉。一磋一叹一轮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兰回身紧紧抱住了任昭泽,心中无限柔情。
“你在想什么?”他问道。
“我在想,愿往后余生日子清净,抬头看到的都是你的柔情,我们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他笑道:“我忽然觉得我们也是一对神仙眷侣”。
夏兰噗嗤一笑:“你呀,可远远比不过清芷居士那份痴情”。
任昭泽指向君山:“你看,先生就在此间,我们很快就可以见到他了”。
“住在这水天一色的君山,君子最好的解释莫过于此了”。
泛舟湖上,行至君山岛上。任昭泽告诉夏兰:“这君山,是洞庭湖上的一座小岛,又叫洞庭山。”
夏兰眺望了一眼,但见峰峦盘结,竹木苍翠,四面环水,风景秀丽。
果然是“烟波不动景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正欲上山,忽有人问道:“你们是何人?”
任昭泽顿首见是一个十二三岁少年,头上竟戴着孝布,暗自诧异,但不敢冒失,回道:“小兄弟,任昭泽这厢有礼了,在下四年前与蓄英少侠相约,今日携妻儿特来拜访”。
“你们来找蓄英师父的啊,那请跟我上山”。
这一路上山,任昭泽夫妇眼见所遇小童少年全部带孝,山上处处摆满了白花和黄花,心慌胆寒。但见妻子面色严峻,这种种的迹象分明是有人已故了,而且这服丧的隆重程度,定是很重要之人。
想到这儿,任昭泽倒吸了一口凉气,只感觉迈石阶的脚都突然沉重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