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世道本该如此,本不该如此

第二百二十五章世道本该如此,本不该如此 (第2/3页)

随之,小日子的隐患被解决后,李承乾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后顾之忧了。

“殿下的意思是?”

李震一惊,这一刻,终于还是要到了吗?

不是化地而治吗?

“本宫的意思是,将那些想要回家的军士都放回去吧,他们在这片土地之上,已经留足了血和汗。”

李承乾说道,他很害怕军中哗变,在此次的征倭军中,就已经出现了这个苗头。

“告诉将士们,宴席过后,谁想回去的,都去军务处报备,领取足数军饷之后,统一安排回故地。”

“至于空出来的军位,就在本地招收,将能战之士全部备案,无战时之时,从事农事,有战事之时,点名征招。”

军力是必须要保持的。

“殿下,如今我们与唐王朝关系敏感,是否要采取其他的措施呢?”

李震没有明说,但还是暗中提醒道。

他已经将收集到的唐军信息,全部告知了李承乾。

“如今陛下,领军北征,与薛延陀大战,我们该如何处之呢?”

如果李承乾真要举旗,这是一个难得机会。

这也是完成大业的一个契机。

“我们还能如何处之,种种田不是很好吗?”

“而且,以本宫来看,薛延陀不日战败的消息将会传来,趁现在长安那边没有机会对付我们,应该休养生息才是。”

李承乾边走边说。

他的机会,是在649年,李世民去世之后,再发动战役。

毕竟,他哪里知道,一个古代帝王的脑袋里,到底在想着什么?

最稳妥的时间,就是在两年过后,土豆和红薯的产量上来了,没有了粮草的限制,那才是发动攻击的后备条件。

那时的李世民也不在了。

才能毕功于一役。

“哦,殿下就如此肯定吗?”

刘仁轨惊呼道,他没有怀疑李承乾的战略眼光,而只是吃惊。

“肯定,放眼天下,有谁又能与陛下相攻伐呢?”

李承乾笑了笑,他这个蝴蝶,引起的效应,也应该大到,可以让薛延陀逆转命运的效果。

反而,极大的程度是加急薛延陀灭亡进程。

历史上,是备受争议的李勣统领大军,灭了薛延陀。

而这次统帅的则是,李勣的统帅李世民。

结果显然可以预见了。

“也是,陛下亲自领兵,无往不利,薛延陀定可破之。”

刘仁轨点了点头。

“只是,我们依然应该有所防备,如果陛下破了薛延陀,携胜杀至,我们该如何应对之?”

这是极有可能的。

毕竟在此之前,唐王朝已经利用各大藩属国,对他们展开了攻击。

立场再明显不过了。

“大唐接连经历几次大战役,纵使军士有心,大唐的后备军需,也不再足以支撑他们在进行攻伐了。”

李世民显得更加的淡定,他虽然能改变局势的走向,却不可能更改李世民的命数。

公元649年,便是其大限之年。

可是他不知道,他的出现,已经改变了李世民的命数了。

让其现在比之前更多的劳累了,也更快的走向了极限。

所以他,诸多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了。

“殿下所言极是,但是哪怕是如此,陛下若能取胜,大唐的声势更甚之前,一声令下,周围的番属国,还是会再次蜂拥而至。”

刘仁轨无不但心道,驱狼吞虎,大唐太善于运用了。

“将此次灭倭国的战况进行公布,再派出使者,前往之前进犯我军队属国,让他们派遣使者,来平壤向本宫罪,不然,倭国的下场,就是他们的下场。”

李承乾眼中杀意四溢,寒声说道。

凛然的杀气,让人不寒而栗。

李承乾现在那股上位者气势越来越足了,一言一行之间,尽显帝王之仪态。

“是全部战况吗?这可能会有损殿下的威名!”

对于屠杀之事,历来的君王,都是闭口不谈,哪有像李承乾这样,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残暴一般。

“威名从来都是杀伐而来的,不是出自敌人的口角。”

李承乾强势回道。

历史都是胜利者写,只要他愿意,在那几张纸上稍加以修改。

几百年后,真相早就面目全非了。

留下的只是丰功伟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