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李世民的决定

第二百一十八章李世民的决定 (第2/3页)

一场对外征战的考验,更是对大唐新一代将领们的历练和检验。

尤其是对于太子李治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展示其才能和领导力的绝佳机会。

李世民那沉稳有力的步伐显得格外坚定,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千钧重担,正向着城主府稳步迈进。

在这人生即将步入终章的最后一段岁月里,他必须要彻底根除薛延陀给大唐带来的重重危机。

此刻,从目前的局势来看,胜利的天平似乎正在逐渐向他倾斜。

李世民最为擅长且声名远扬的战术,当属那令人闻风丧胆的追击闪电战。

这种战术犹如雷霆万钧之势,迅猛无比,往往能在敌人尚未从之前的败局走出,就将其彻底打死。

将乘胜追击发挥到了极致。

毫不夸张地说,追击作战堪称是李世民军事智慧中的精髓所在,也是只有他才能够指挥出来的战术。

而如今,薛延陀刚败,全军溃退,尚未站立阵脚,正是其发挥其战术的时机。

遥想武德初年,正值李渊刚刚登基称帝之际,天下尚未完全安定,各方势力纷纷崛起,群雄逐鹿中原。

西秦霸王薛举宛如一头凶猛的恶虎,对新生的李唐政权垂涎三尺,率领着多达二十万的精锐大军叩关而来。

面对如此强敌,李世民临危受命,被李渊委以征西元帅之重任,肩负起领军抵御薛举疯狂进攻的艰巨使命。

然而,彼时的薛举兵强马壮,声势浩大,李世民深知正面交锋绝非上策。

于是,他当机立断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依托坚固的城池构筑防线,与来犯的西秦军展开旷日持久的对峙。

就这样,双方剑拔弩张地对峙了数月之久。

在此期间,西秦国遭遇了严重的困境,许多部将由于后方后勤补给的粮草和衣物迟迟未能跟上,士兵们饥寒交迫,难以维持正常作战。

无奈之下,这些部将只好主动率领自己所统领的部卒投靠了大唐一方。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西秦武帝薛仁杲焦急不已,欲要与李世民展开决战,以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然而,或许是心急如焚所致,他在战略部署方面显得仓促而不够周全。

终于,浅水原之战爆发了!这一战注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战斗伊始,西秦军原本占据一定优势,但由于前期部署存在疏漏,导致战局逐渐失控。

就在关键时刻,李世民展现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当机立断派遣一支奇兵绕到了西秦军的身后。

刹那间,西秦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绝境,前后夹击之下,他们瞬间乱了阵脚。

短短时间内便损失了数千人马,整个军队阵型大乱,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最终,薛仁杲不得不下令退后。

唐军虽赢,但是几千的战损,于西秦而言,无关痛痒。

然而,李世民却没有给西秦任何喘息之机。

他表现得异常凶狠和果断,李世民亲自率领最后仅剩的两千名精锐兵甲,对西秦那多达十数万之众的人马展开了追击。

一路斩杀西秦军卒无数,更是换上了西秦甲士的衣物,趁夜色,装成是溃败的西秦军士,骗进了西秦的营帐之中。

当夜,便发动了袭击。

西秦各部将领不知敌人的多寡,一见到唐军,便跪地投降,武帝薛仁杲走投无路,也只能投降。

此战,李世民身先士卒,领二千精兵大破当时最有望问鼎的西秦霸王薛举、薛仁杲两父子势力,俘虏敌众五万余人,壮大了李唐势力。

堪称是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但这才是其军事生涯的传奇的开始。

在之后对战刘武周的主力精锐之时,李世民也是同样展开追击战,在运动之中,将对方蚕食鲸吞。

也便是奏出秦王破阵曲的柏壁之战。

李世民当时也是故技重施,占据坚城柏壁,竖壁清野,打起了消耗战。

宋金刚因为是远征,粮草线狭长,补给跟不上,肯定是不能和背后坐拥整个关西地区的李世民相比。

宋金刚见势不妙,只能整军撤退。

这不是击破,而是宋金刚主动撤离。

兵法有云:穷寇莫追。

因为这非常容易中了敌人诱敌深入的计谋,这也是古时诸多攻城将领常用的一套战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