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章 游“圆明园” 闻音拜香妃 (第2/3页)
着,心里十分清凉。
一带宫墙,沿着水堤,放眼一望,只见沿岸长着一丛一丛的蒲草,那紫色的燕子和绿色的翠鸟,在水草里飞来飞去,一啼一声地叫着,风景十分幽静。
慢慢地渡过一座板桥,一阵一阵的荷花香吹进鼻来。桥面上盖着水阁,四面玲珑,风吹着窗帘,叩铃“当啷”作响。
走进一座小红门,忽然眼界一宽,迎面一汪大水,有一条红板长桥,曲曲折折地横在水面,两边朱栏围绕。
长桥尽头,高耸一座清真寺式的红楼。虽是楼,其气魄却远非其它宫殿所能比拟。楼顶三个金碧辉煌的大字“宝月楼”。楼门两侧是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诗:“淑气渐和凝,高楼拾级登。北杓已东转,西宇向南凭。”
此楼乃乾隆皇帝特为香妃所建,楼近倚皇城南墙,墙外长安街,街南回子营乃特从西域迁来的香妃族人所居之处,新建的礼拜寺,正与“宝月楼”相对。此乃乾隆皇帝特为照顾香妃民族习俗、解除她的思乡之情而建,可谓用心良苦。
从敞开的楼门望进去,宽敞的楼厅中央,侧坐着一位丽人,身前放着一张古色古香的焦尾琴,身后静立着两名维吾尔姑娘装束的宫女。
从侧后看那丽人,粉颈琢玉,低鬓垂云,柳腰一搦,香肩双斜。
两宫女头戴一顶缀着压镂金片花纹的奇曼花帽,身穿一件上短下宽红如榴火的得哈瓦绸筒裙,上边罩一件绣有金银线花卉图案的黑色平绒合领卡腰背心,裙裾下露出一条黄色绸料长裤,脚上穿一双软硝鹿皮小便靴。
不用说,那丽人定然就是艳名满天下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香妃伊帕尔汗了。
那流水般的琴声和黄莺般的歌声,就是从那丽人的芊芊玉指和樱桃朱唇中源源不断地流出来的。
“哎——
五月里杏儿熟了,
姑娘对小伙子把头摇,
不是你摘的杏儿不甜,
你要是巴图尔酸杏我也要。
七月里葡萄熟了,
姑娘在架下绣花帽,
花帽绣好给谁戴呀?
心上人是谁她也不知道。
九月里石榴红了,
阿娜在树下剪羊毛,
轻轻哼着一支甜甜的歌,
羊儿在她怀里睡着了。”
一个一个富有情趣的乡村生活画面在丽人的歌声中勾勒出来,一股一股质朴的感情激浪在丽人的芊指下迸发出来。
楼外的钮清、艾华两人听得如痴如醉,楼内的香妃脸上洋溢着兴奋愉悦的光芒。
“哎——
十月里古尔邦节到了,
新嫂子刚到家哭声不小,
待等到月儿升挑下面纱,
泪眼里满含着幸福的笑。
十二月百花儿都睡了,
田野里四处静悄悄,
雪地上留下了两行脚印,
冬天播种爱情,
春花开得俏。”
歌停了,余音缭绕;琴音消失了,四下一片静悄悄。钮清、艾华仍沉浸在那优美、欢快的旋律之中。
香妃脸上那激动兴奋的神情渐渐减退以至消失。突闻那樱唇中吐出了一声轻轻的叹息,脸上亦随之笼罩上一层淡淡的忧色。
蓦然,她芊指再舞,樱唇再启,忧伤地唱道:“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唉——”随着一声凄凉的长叹,曲终人静,香妃的眼中亦充满了晶莹的泪珠。
此曲与前曲截然不同,前曲犹如一只欢快的黄莺鸟在田野间、花丛中自由自在地清唱;后曲却犹如被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