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相公的人选

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相公的人选 (第2/3页)

明朝的内阁制度,跟韩章说了一遍。

韩章听完深吸了一口气,他总算明白赵兴为何不同意他辞官了。

赵兴这是要让他帮着推行内阁制度,等内阁制度成功,就是他辞官之时。

“陛下,此法虽然看似有很多好处,可弊端也不少。内阁大臣的人选完全取决于陛下的意思,而对于国事的处理,并没有任何决策权。

而最大的弊端则是完全对于皇权没有了任何限制,陛下贤明,却不能保证大宋以后的皇帝各个贤明。

这种情况,自古以来,都难以避免。

秦二世而亡,是因为秦皇不体恤百姓,大兴土木,且天下归一时间尚短。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修建大运河,才导致隋朝二世而亡。

除此外,但凡大一统的朝代,都是出了数个昏君,才最终灭亡的。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臣子对于皇权有一定的限制。

陛下此法,一旦推行,但凡将来大宋出现一个昏庸之君,大宋就有灭亡之危。”韩章说道。

“弊端虽有,但在朕看来却利大于弊!”

赵兴明白韩章的意思,对于皇权的限制并非什么敏感话题,自古以来都是这么做的。

内阁制度说白了就是加强中央集权,虽然封建王朝本身就是中央集权,可内阁制度是完全把权利集中在皇帝手上。

内阁大臣的选择完全取决于皇帝,内阁大臣虽然能够处理朝政,可最终决策权还是在皇帝手里。

明朝能够实行,是因为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已经完成了皇帝对权利的完全掌控。

正如韩章所说,自古以来,那些大一统王朝,除了秦和隋,都是出现数个昏君,才最终灭亡的。

权利全部集中在皇帝一人身上,没有了限制,很可能一个昏君就会亡国。

但是赵兴却不这么看。

还是那句话,一个朝代的灭亡不能只怪皇帝。

与其出现几代昏君,最终灭亡,还不如早点灭亡算了。

没有内阁制度,出现昏君,一样会出现奸臣当道的局面。

但是有内阁制度,只要出现昏君没有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