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皇储

第四百五十六章 皇储 (第3/3页)

律重元动兵的迹象,赵兴便没有让他急着去。

最重要的还是耶律重元对他的条件迟迟没有给答复。

赵兴和朝臣商议后,有了猜测。

耶律重元显然是在赌,赌大宋不会坐视他灭亡。

毕竟之前他没有向大宋求援,大宋不一样出兵了么。

大宋不答应联合灭辽,耶律重元自然不愿意答应大宋那苛刻的条件。

英国公不去北方,北方没有做主的人,一旦辽国对耶律重元动兵,大宋就不能及时出兵。

现在就要看双方谁先沉不住气了。

英国公夫妇行礼后,赵兴便让人领英国公夫人进了里间。

“福儿派你坐镇北方,真是辛苦你了。”太上皇看着面容苍老的英国公叹了一口气。

“太上皇折煞臣了,为陛下,为大宋效力,臣不辛苦!臣就是怕臣老迈,耽误了陛下之事。”英国公说道。

“英国公不仅老当益壮,还老成持重,有你坐镇北方,朕很放心。如今天气慢慢回暖,等朕册封了太子,你便出发吧。”赵兴笑道。

“册封太子?”英国公闻言愣住了。

虽说自古以来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可实际上皇家并没有明文规定过。

否则历朝历代,就不会有储君已定,别的皇子还在争夺皇位的情况了。

像唐初李世民和李建成,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和李泰都是如此。

李隆基并非嫡长,在上面有兄长的时候,被册封了太子。

虽然是他上面兄长主动提出来的,但若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是严格规定的,自然有古板之人站出来维护礼法。

实际上真正将嫡长子继承制度严格规定的是明朝。

朱元璋登基后,就立下规矩,居嫡长者必正储位。

正是这个规矩,明朝万历皇帝为了立储之事和朝臣斗了十几年,甚至不上朝来躲避群臣的逼迫,最终都不得不妥协。

在明朝之前,嫡长子继承制度虽然是主流,却没有严格规定。

因此皇帝几乎不会很早立储。

“不错,朕准备等咏哥儿满月,就举行册封大典,册封其为太子!”赵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