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二章 新的大工程 (第1/3页)
朱靖坤的猜测虽然得到了部分验证,但是他在江南的调研其实才刚刚开始。
经过朱简烜多年的谆谆教导,加上实际上的基层锻炼,朱靖坤基本上接纳和吸收了老爹的大部分思想。
按照皇帝老爹的指导,朱靖坤也将整个大明社会的所有人,分成了几个典型的部分。
首先是统治集团,也就是国家的管理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包括近支的宗室、各级勋贵和藩镇君主、各级衙门的文武官员、各地官营厂商的高管和高级工匠。
皇帝和朝廷的政策,应该保护统治集团的利益,遏制和消除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定期裁汰其中腐朽堕落的部分,保留和提升相对优秀的部分。
这样能够提高朝廷的执政能力和行政效率,保证皇帝和朝廷的命令能够传递下去。
如果做不到这些,皇帝可能会被他们架空,中央可能会被地方架空。
政令不出顺天府,甚至政令不出紫禁城,都有可能发生。
然后统治基础,他们是统治集团意志的执行者,也是朝廷力量最主要的来源,也都是间接受益者。
包括朝廷和各级衙门的吏员、官营厂商的普通工匠和工人、军屯卫所的基层军官和士兵。
朝廷应该保障统治基础的关键利益,并为他们提供稳定的上升通道,将精英引入统治集团,为统治集团不断注入活性。
这样能够维持国家的总体稳定,让朝廷始终拥有充沛的力量和财力,拥有持续向上发展的动力。
如果做不到,可能会导致税收流逝,朝廷失去力量,军队失去战斗力。
甚至可能爆发叛乱此起彼伏,而且无法平定。
再然后是有价值的边沿群体,他们有一定的力量和资源,但不完全可控。
包括民营厂商的东家、管事、工匠,还有民间的知识分子和工匠,以及仍然留在乡村的旧地主群体。
朝廷应该拉拢和控制他们,保障他们的根本利益,避免其主动与朝廷对立。
如果做不到,可能会遭到攻击,甚至引发叛乱。
最后是没有价值的边沿群体,包括各种地痞流氓懒汉无赖,以及其他所有的类似人群。
他们的存在,都会直接影响其他群体的利益,所以要坚决予以打击。
否则会导致其他群体不满,破坏社会风气。
大明现在所谓的“士绅”中,虽然确实还有一些“耕读传家”的地主,但所占的比例已经很低了。
更多的是传统藩镇和勋贵之外的统治集团成员,以及统治基础和有价值边沿群体中的精英。
弄清楚士绅群体的总体态度,大明社会统治集团和精英群体的态度就基本明白了。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人数众多的“统治基础”群体中的普通成员,无法跟自己直接表达他们的态度。
所以朱靖坤在接见苏州地方士绅的时候,等到皇帝老大的授权下来之后,就另外安排了自己的仆人和手下出去了。
带上皇帝给的授权,去本地的锦衣卫衙门招人陪同,到本地的工厂和商行中去调研。
询问普通管事、工匠,甚至普通工人、伙计的态度。
调研的范围要足够广,层次要足够深,那需要的时间,自然也会非常漫长。
朱靖坤要按照类似的方法,把江南地区的主要城市跑一遍,把各种类型的乡村地区也要走一遍。
总体上的报告出来的时候,可能要到今年秋天甚至冬天了。
要开始改革尝试至少都要明年了,最终决定是否允许女子参加科举,时间要继续往后排了。
…………
顺天府内城,北苑新宫,大明皇帝朱简烜给内阁安排了任务,就继续翻看通政司和内阁送来的奏章。
按照朱简烜的要求,必须要让皇帝知晓的事情,需要皇帝批准才能执行的事情。
朱简烜随手翻阅并做出批示,直接许可执行或者额外叮嘱几句,或者要求相应机构拿出更详细的报告来。
绝大部分事情都算是例行处理,并不需要专门考虑太多。
今天朱简烜翻了几份奏章之后,就发现了一份稍微有点特殊的请示。
建部侍郎上书,认为现在天下归一的盛世前所未有,当今陛下的功劳也远超古代所有神君圣主。
这些都应该专门的庆贺、夸耀,以及纪念。
所以建部建议,在北苑新宫或者其他地方选址,专门建设一座尽可能高大的高楼作为纪念。
可以称之为天工楼、天功楼、天下楼、归一楼等等。
这座高楼的高度,应该至少超过一百米,尽可能超过两百米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