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四章 面向未来的改革开始了 (第2/3页)
因为朱简烜这些新政令,基本都会有增加人口的效果。
最典型的就是鼓励寡妇改嫁,守寡的女子多半不会再生育,但是改嫁之后多半会再次生育。
通常都是人口非常稀少的时候,朝廷才会专门鼓励寡妇改嫁。
比如说西汉初年和三国时期。
甚至在需求最为迫切的时候,已婚女子跟丈夫分居的,都会被官员拉去改嫁。
曹魏时期搞出过把出征士兵的妻子拉去改嫁的事情。
不能让女人的肚子闲着。
等到人口过多的明清时期,朝廷和民间都会鼓励守寡了。
但是大明现在的人口状况,皇帝和朝廷的官员们都很清楚啊,大明本土就是人口太多了。
人口基础庞大,增长速度也不断飙升,现在一年都快三千万了。
所以朝廷这些年一直在组织海外移民。
情况都已经这样了,皇帝却还要鼓励寡妇改嫁?这不是自己给自己上强度吗?
就算是一部分官员知道,皇帝让大皇子去调查江南女子科举的内情了,也一下子猜不到朱简烜的真实思考逻辑。
他们就是以为,皇帝觉得寡妇有钱还没有固定的丈夫,就容易生出各种事端,所以才会这样安排。
实际上朱简烜盯上的是工厂和商行,最先进入工厂和商行做工的就是底层的寡妇。
不过这件事情倒没有引起官僚、勋贵们的注意,就觉得这单纯就是为了平复寡妇科举相关的影响。
李锐的第一份圣旨读完,相关部门的官员一起躬身领旨。
李锐去宣读第二份圣旨。
根据大皇子朱靖坚在江南地区的考察报告,首先做出对女子学校和女子科举事务的明确规定。
在此基础上责令李锐和汪莱,在科学院和工程院之外,筹建独立的教育院。
教育院负责管理所有的学校和学生事务,包括曾经的所有的生员及以上有功名的百姓。
学校体系内的各级结业考试,以及新设立的女学事务,也由教育院自行负责。
同时负责编撰大明工程技术说明文档、大明各级学校的教科书。
以上诸般事务,在教育院下设立不同部门负责,科学院和工程院相关人员通力协助。
设科学院大学士、工程院大学士、教育院大学士,三院主官默认加对应大学士衔并入内阁预机务。
三院主官均由工匠系统出身的官员担任。
以后三院事务相关的奏章,由三院大学士专门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和传达。
以后礼部只负责传统形式的科举。
这份圣旨宣读出来之后,现场的所有宗室、勋贵、官员、工匠们都是满心的惊愕。
设立女子学校并开办专门的女子科举,这两件事情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朱简烜借着这件事情做的权力调整。
这首先是再次调整了礼部的权力和职责,主要是把学校和学生的相关事务摘出去了,还将科举相关事务一分为二了。
同时正式拔高了科学、工程、教育三院的地位。
朝廷的其他部门主官侍郎,以及分管几个部门的尚书们,能给皇帝直接上奏章,但不能自行带着奏章直接去找皇帝。
他们的奏章要让通政司公开传递,要让内阁主动参与相关讨论。
还是因为现在的朝廷部门太多了,皇帝对各部门的主官都不是很熟悉,经常要让内阁先给皇帝介绍情况。
朝廷各部机构的地位在内阁之下。
各部的侍郎甚至分管多个部门尚书们,总体的地位也都在内阁大学士之下。
以前科学院和工程院的主管工匠,李锐和汪莱等人作为皇帝的亲传弟子,能以私人的形式直接去找皇帝说事儿。
但那种形式不是官方的。
现在皇帝的这份圣旨,在官方层面正式给了三院这样的特权。
三院主官身份直接就是大学士,不光明确可以直接去找皇帝报告,还要排除其他大学士的参与。
而且三院直接多了三个固定的大学士,天工朝的大学士数量虽然较以往变多了,但也从来没有超过十个过。
现在三院的主官直接占了三分之一的份额。
以后三院就不是三个常规的朝廷部门了,而是介于内阁和部门之间的机构。
现场的宗室、勋贵、官员们,心中都觉得皇帝实在是太偏爱这些工匠们了,只能说真的不愧是天工皇帝。
但他们心中也都是服气的,天工皇帝能当上皇帝,大明能有现在的成就,工匠们确实功不可没。
朱简烜也一直以来就是摆明了忠实工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