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九章 最后通牒 (第2/3页)
下子算是彻底无语了,现在看着李策凌像是看一个死人一样:
“算了,我不屑于与你争论,诏书已经送到,告辞。”
李策凌板着脸摆手,让人把马卫国赶出宫去。
然后与自己的主要亲信大臣开会,象征性的讨论一下已经推演过无数次的战争规划。
与此同时,圣彼得堡的俄国君主亚历山大,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君主塞利姆,也都收到了大明使者送来的类似通告。
大明朝廷以公文的形式,历数了斥责了他们的罪恶,并正式要求两国君主彻底投降。
俄国和奥斯曼两国收到的通告,与顺国的那封略微有些不同,大明还真的给他们稍微开了一点条件。
到目前为止,大明并未与俄国有过正式的直接冲突,大明与奥斯曼此前签订过停战协议,所以现在给他们一个最后的机会。
允许罗曼诺夫家族拥有一个莫斯科公爵头衔,以后作为大明的藩国继续统治莫斯科周围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奥斯曼苏丹可以获得一个安卡拉公爵头衔,以后作为大明藩国统治安卡拉周围的土地。
不过同时也警告他们,这是最后通牒和最后的条件,他们只能选接受或者拒绝,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若是两国君主拒绝这份最后通牒,那大明将在三日后对两国正式发动全面进攻。
双方的战争正式开始后,大明就不再接受他们的投降了。
在俄国人和奥斯曼人看来,这其实是一封宣战通知,约定三日后正式开战。
那个莫斯科公爵和安卡拉公爵,与现在的地位相差实在太远,他们是根本不可能直接接受的。
俄国君主亚历山大和奥斯曼君主塞利姆,听完通告之后送大明的使者出宫,然后不约而同的问自己身边的近臣。
自己是否应该离开首都,到内陆地区去指挥作战。
原因也很简单,他们都知道大明的海军非常强大,而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和奥斯曼首都伊斯坦布尔,都是沿海的港口城市。
战争一旦爆发,这种港口城市都将直接面临大明的舰炮威胁。
虽然两个城市都在海湾和内海深处,不至于被从外部公海直接袭击,但是他们不太确定自己的海军能阻拦大明海军多久。
他们在这几年都专门了解和分析过,大明军队在过去二十年内的历次战争行动。在北伐灭清的战争中,当时还是吴王的朱简烜,就直接指挥海军从海路出发,突然袭击了清国的沿海港口。
占领清国主要港口,封锁了清国的出海通道,然后直接用船送陆军登陆,包围了清国国都,最终迫使清国皇帝直接投降。
在对葡萄牙的战争中,大明也是用海军直接袭击占领了港口,然后迫使葡萄牙国王投降。
在后续的美洲和欧洲战争中,大明都习惯于采用以海制陆的策略,采用袭击控制港口进而控制内陆的战术。
大明还有一种特殊的飞行骑士,能够在空中侦察并直接发动进攻。
这种飞骑士协助海军和陆军,让大明的进攻手段更加的丰富多样,更加的难以对抗。
所以过去的这几年,俄国和奥斯曼君臣都做好了放弃首都的心理准备,也做好了迁都内陆的准备。
俄国人准备还都莫斯科,奥斯曼准备迁都安卡拉。
不过,他们现在也只是做好了准备,却并没有提前迁都内陆。
同时在面对大明的“宣战通知”的时候,也只是考虑迁都,并没有立刻动身。
这说明他们对大明军队的认知仍然颇为有限,根本不清楚他们与大明军队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实际上,他们三国现在没有直接投降,也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大明有多强大。
现在大明主力军队的总体水平,放在二战时代都算是先进的。
步兵制式武器,是高水平的栓动步枪,普遍列装了重型机枪和班用轻机枪,特殊部队还有冲锋枪。
军队中有大量的两轮和四轮机动车辆,有大量专门的货车和运兵车,有大量的飞机和火炮支援作战,还有各种装甲战车。
主力部队普遍列装了战场电话设备,分支部队大面积使用无线电报设备,战车、飞机、炮兵都有无线电。
无论是火力强度、机动能力、指挥效率、侦察能力,全都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
没有直接跟大明军队交手之前,其他国家的统治者和军官们,根本不知道现在的大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对手。
甚至就算是交过手了,只要稍微过了几年,大明军队就又是另一种形态了。
比如说与大明打过仗的奥斯曼,当初在北非的交手经验反而会形成误导,让他们觉得自己现在与大明的差距并不大。
虽然当初他们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