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七章 印度 (第1/3页)
朱简烜在科学院泡了差不多一个月,安排好了未来几年乃至十几年的长期科研规划。
天工十五年仲秋节之后,朱简烜就没有再去科学院泡着,将自己的工作重心再次转到其他政务上。
未来大明本土和欧洲的任务就是继续搞工业建设,继续完成北水南调第四阶段的任务,继续攻关更多的前沿技术。
欧洲方面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大明的方式,建立一套新的统治秩序,同时维持欧洲总体上的局势稳定。
美洲、霖洲、非洲方面的主要任务,都是继续加大规模移民,继续深入勘探和开发内陆地区。
不过这些基本都已经是日常化的工作了,朱简烜作为决策者调派好人员去主持,自己定期确定工作进度就行了。
朱简烜稍微有了点空闲时间,就开始正式谋划如何解决顺国、俄国、奥斯曼的问题了。
八月十七日,朱简烜把西厂提督刘安民叫到自己的办公室。
让他调派更多的人手前往顺国,加大对顺国内陆的信息收集力度。
整理顺国君主僭越不臣,妄自尊大,不敬君父的证据。
最好是直接搞到照片、录音、录像证据,以及顺国内部的文件证据。
西厂提督刘安民听到这种任务安排,就知道皇帝应该要准备对顺国动兵了,也确实该动手了。
不过刘安民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没有在不需要说话的时候发表任何意见,直接躬身拱手领命回去办理。
这件任务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难度,顺国君主对内称帝,对大明称王,都是半公开的现实。
对顺国有基本了解的人都知道,往来大明和顺国的商人也早就习惯了。
以往大明朝廷有更重要的事情耀斑,没有去专门收拾顺国君臣,也就当做是不知道了。
现在皇帝本来就准备对顺国动手了,那这些东西就是实打实的罪证,是直接出兵讨伐不臣的理由。
刘安民一边安排人手,整理手边已经有的情报,顺国本来就有的西厂的情报机构,本来就会定期送回当地的消息。
同时按照皇帝的要求,专门调派人手带上相机、录音机、录像机,赶赴顺国获取更多的更加新鲜的证据。
西厂档头王贵扮作一个富裕的丝绸商人,带上一群西厂番子假扮成商行的伙计和水手。
从浙江的公私合营贸易行里面,专门租赁了两艘最常见的钢骨木壳蒸汽商船,认真准备了适合在印度销售的绸缎。
大明海军的主力舰队早就已经完成了全钢化,现在正在朝着全燃油舰队转化。
但民间商船更新换代的速度要慢很多,现在大部分商船仍然在用烧煤的蒸汽机,大部分常规商船也还是木壳的。
有钢骨的木壳商船,已经是比较新的了,使用时间最多也就十几年,很多船龄可能都还不到十年。
只有运输最紧俏商品的货船,比如大型远洋运油船,从诞生之时就是纯钢制的。
王贵像个真的商人一样,跟跑印度地区的民间商人们凑到一起,从舟山启程前往顺国统治的印度地区。
现在整个太平洋和整个印度洋,基本都是大明海军的控制区,根本没有他国海军活动。
西太平洋的鲸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大明本土近海区域,南洋诸岛之间的诸多海峡和边沿海,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区域。
以及波斯湾、亚丁湾、索马里、桑给巴尔等大陆周边地区,更是有大明海军护航船队不定期的巡航,清理侦察海盗。
大明对海盗的打击力度,是近几百年来全世界都少有的,现在全球的海盗活动已经几乎被大明打到灭绝了。
普通的商人就算是自行出海经商,绝大部分时候也都是安全的,已经不需要专门由海军护送了。
不过在较为成熟的商路和航线上,民间商人仍然习惯组队一起走,遇到暴风雨之类的自然灾害,也能互相有个照应。
王贵跟着商船队伍一路航行到了印度西海岸,在孟买码头靠岸。
经常跑这条商路的商人,大部分都直接去找他们的客户了,理所当然的想要尽快完成交割。
而王贵却不着急卖货,直接把船停在港口下了锚。
王贵带着自己的副手假扮的管家,上岸去跟孟买的西厂管事会面,确认身份之后在他们的配合下开始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