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试试鱼

169 试试鱼 (第2/3页)

就是冷的。”她擦完脖颈,还是觉得闷,又去将隔扇细开一道缝,换换空气。

谢玄英吓一跳,赶紧下床,两步揪她回来,顺手把隔扇关紧:“你喝了酒才觉得热,这会儿外面风大得很,受了风寒可怎么了得?”

不容分说,将她塞入锦被,拍拍:“听听,外头风多大。”

程丹若这才注意到,外面的风声确实有些强劲,呼呼有声。

这声音很催眠,她听着听着,眼皮顿时合拢,又睡去了。

谢玄英望着她的睡颜,终究没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

翌日,风雨如晦。

程丹若才起,就听见玛瑙说:“太太那边传话来,今日不必去请安了。”

婆母比领导体贴。她舒口气,道:“鱼呢?”

“昨天风大,挪茶炉房了。”玛瑙回答。

程丹若立即道:“我去看看。”

鱼是鲫鱼,是柏木专门去鱼市挑的,腮是白色的,符合细菌感染的特征。

因放在茶炉房里,靠近火源,水未结冰,鱼在桶里慢吞吞动着,看起来就很不健康。

程丹若拿来尺,略略量了溃烂的尺寸,这才往里头滴了几滴大蒜素。

有没有效果,就看鱼能不能好了。

下午时分,雨没停,鱼的烂鳃却已转好。

等到次日,程丹若请安回来,更是明显改善,烂的地方已经开始愈合了。

临床实验,成功!

这回,程丹若冷静多了,不再喝酒助兴,反而思考该如何运用。

大蒜素的纯度不明,量不好计算,直接注射肯定不行。现代一般是胶囊,但古代肯定没有,糯米纸也不能装液体。

她有两个思路,一是制作成大蒜糖浆,但制备这个需要高纯度的乙醇、冰醋酸和糖浆。先不提乙醇难提取,冰醋酸难做,就算能用普通的酒和醋,糖浆要用蔗糖来熬制。

糖很贵!

只有谢家才能把白糖随便用,要是用作药物,成本一下就高了。

因此,糖浆只能用作高配版本,想成为常用药物,还是得考虑更便宜的做法。

比如,制作古代版胶囊。

最早的明胶胶囊出现在1834年,由法国药剂师弗朗索瓦·莫特发明,方法很简单,只是将装有水银的皮革浸入明胶溶液,等干透后剥下即可。

这毫无难度。

明胶本身就是一味药材,不需要程丹若自己熬牛骨

提取。

她只需要模具。

画图已经轻车熟路,办事的依旧是柏木。他拍胸脯:“您放心,我知道哪儿有卖点心模子,您这简单得很。黄明胶更容易了,我一会儿就给您买一盒来。”

倒是程丹若有点抱歉:“一直在叫你做事,可妨碍你平日的差事?”

“夫人,您这是什么话,小人的差事就是听您吩咐。”柏木笑道,“爷跟前有的是人,他们倒想抢我的活计呢。”

程丹若和谢玄英成亲,至少一半的原因是想借他的人使唤。可具体到人,那也不能视之理所当然。

她让玛瑙递一角银子过去:“跑来跑去,怪累的,能坐车就坐车,冷的话,路边喝碗茶。”

柏木愣了愣,笑得更灿烂了:“行咧,谢您的赏。”

他接过银子,麻溜地跑了。

当天,她就拿到了成品。不得不说,古代的手工艺水平着实厉害,程丹若要的模具毫无技术难度,按照柏木的说法,花费不过几两银,全是皮料的钱。

倒是明胶挺贵。

她拿了碗,隔水加热,化为溶液,再将模具浸入其中,略微干透后,放在阴凉处冷却。

因不确定模具是否合用,她只做了一组,剩下了不少明胶。

就,做点吃的吧。

她要来牛乳和奶油(现在多被称为酥或醍醐),加热后放入明胶。

待其融化,放入挤出来的橙子汁和蜂蜜,搁室外冷却。

等晚上谢玄英回来,橙子布丁已经凝固成型,往上搁两片薄荷。

于是,用过饭,程丹若就将一盏点心放在他面前,递过勺子。

谢玄英:“你做的?”

她点头。

他:“有事找我?”

程丹若:“……事是有,但也没别的意思。”

她只是觉得一个人吃好像不厚道,反正有两份呢。

“那我先吃了。”他舀起来吃了口,出乎意料的柔嫩爽滑,不亚于豆腐,“很好吃。”

程丹若自己也尝了尝。

噫……橙子是酸的,蜂蜜放少了。

谢玄英却三下五除二吃完,望着她欲言又止。他很想说,不管你有什么事,我都答应你,可又拿不准她会不会高兴。

假如没有成亲,我会怎么做呢?

他闭目思索片刻,问:“刚才你说有事,什么事?”

程丹若单刀直入:“我想去一趟惠元寺。”

“给你父母做法事?”他假作不经意。

她顿了顿,发现这是个不错的借口:“也行。其实是我新做了药,想叫人试试。”

临床试验是有风险的,她斟酌着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