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花仪长孙皇后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

第396章 花仪长孙皇后 (第1/3页)

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而唐太宗则是开创大唐盛世,促进民族融合,将中国的影响力扩展到了全世界。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帝王,都开创了无与伦比的功业,然而结局却大不相同。

大秦王朝在秦始皇的统治之下却短短几十年就二世而亡,分崩离析。

反观李世民统治之下的大唐王朝,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且传世将近三百年。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区别,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唐太宗有个贤内助,而秦始皇没有。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少不了一个成功的女人,这句话放在李世民的身上显得尤为的贴切。

这位对大唐王朝影响深远的的贤内助,便是大名鼎鼎的一代贤后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的确可以称之为是完美皇后,所有皇后该有的标准都在她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长孙皇后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她的事迹至今被人们所称道,并称她为千古一后。

“长孙皇后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出生,祖籍洛阳。”

“长孙氏的父亲长孙晟是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是北齐乐安王之女。”

“长孙一族因是北魏宗室之长,在孝文帝改革时,赐姓长孙。”

“长孙家族作为皇族宗室,从北魏至隋以来能人辈出。”

“长孙氏的父亲长孙晟有一箭双雕的美誉,且在军事外交上也颇有建树。”

“长孙晟长期处理隋与突厥的关系,曾使计分化突厥,对突厥分裂有极大贡献。”

“突厥之内,对长孙晟非常敬畏。”

“听闻他的弓声,认为是霹雳,见到他骑马,认为是闪电。”

“因此,长孙晟家得到霹雳堂的称呼。”

“长孙氏,就是这样一位出身贵族世家的名将之女。”

“长孙皇后是长孙晟的幼女,对于这个小女儿的婚事,长孙家族非常上心。”

“伯父长孙炽十分欣赏当时唐国公李渊睿智大气的妻子窦氏,窦氏年幼时曾劝说舅父周武帝宇文邕为了北周大局优待突厥皇后。”

“长孙炽认为窦氏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子必然会教出出色的子女,因此劝说长孙晟为年幼的长孙氏与唐国公家结下姻亲。”

“然而,在婚约定下后不久。”

“长孙晟于大业五年去世了,随后长孙兄妹与母亲被同父异母兄斥还舅家。”

“幸运的是,长孙氏的舅父高士廉对待妹妹及其一双儿女非常优厚。”

“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是少时好友,高士廉见李世民非常人可比,又知晓长孙氏幼年时的婚约。”

“便在长孙氏父丧期满后,就开始促成此事,将长孙氏许配给他。”

“于是在大业九年,13岁的长孙氏,便在这豆蔻之年与时年十六岁的李世民完婚。”

“从此开始了与李世民互爱互信,相知相伴的一生。”

“之后不久,隋炀帝发动第二次征辽战争。”

“李世民的母亲窦氏随担任督粮官的丈夫李渊出征,在涿郡意外病倒。”

“随军的李世民衣不解带地照顾母亲,可是窦氏仍不幸于大业九年过世。”

“次月杨玄感谋反,同谋兵部侍郎逃亡辽东,与其交好的高士廉被贬外放。”

“一方是生身母亲,一方是情同慈父的舅父,正在新婚燕尔的小夫妻遭到了极大的打击。”

“二人在逆境中互相安慰,扶持激励彼此,关系越加融洽。”

“大业十二年,唐国公李渊迁右骁卫将军。”

“次年皇帝杨广敕李渊为太原留守,李世民和长孙氏夫妻二人也随父亲就任而居太原。”

“既没有婆婆的指导,也不见妯娌的帮衬,年仅十七岁左右的长孙氏自然而然地承担起唐国公府的当家主妇一职。”

“在公公李渊的信任支持和丈夫李世民的爱护包容下,长孙氏度过了幸福的太原时光。”

“当长孙氏在太原附近出资修建了玄中寺,并于寺中聆听钟声时。”

“李唐家的声望和长孙氏的仁德也随着仁寺钟声传扬,平和的在太原郡百姓心中扎下了根。”

苏轼:长孙皇后,一个堪称完美的女人,连武则天都无法超越。

贞观之治盛极一时,除了唐太宗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长孙皇后出生在一个显赫的贵族世家,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深得丈夫和公婆的喜爱。

在李世民早年征战南北的期间,她就紧紧跟随着丈夫四处奔波。

后来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身份尊贵无比,后世人公认为千古第一贤后。

长孙皇后在唐朝的皇后群中,不是权力最大的,也不是名声最大的,但却是名声最好的。

长孙皇后这个人知书达礼,很贤淑,很智慧,很大度。

长孙皇后既然是皇后,对唐太宗贞观之治的第一大贡献,应该就是稳定后宫。

唐朝后来的历史证明,如果后宫管不好,这个朝廷就管不好。

在唐太宗的贞观时代,后宫被长孙皇后管理得井井有条。

因此她就为唐太宗全力以赴地经营天下,治理国家提供了一个很安全的后方。

唐太宗经常有什么事儿就来找长孙皇后讨论,长孙皇后的态度是不讨论,不提意见。

只问大事儿,不回答小事儿,一定要皇帝翻来覆去地解释。

经常的情形是唐太宗问她什么,她就不回答什么,这样不回答有两个好处。

第一,要唐太宗继续考虑这个事情是不是要征求皇后的意见。

第二,在唐太宗重新考虑这个的时候,是对这个事情进行了新的一番斟酌。

在贞观时期,唐太宗治理天下,长孙皇后掌管后宫。

长孙皇后因为生长在官宦世家,自幼接受正统的教育。

形成了她知书达礼,贤淑温柔的品行。

而这种与生俱来的贤淑品德,使得她能够事事以大局为重,保持了后宫的平静。

而且能够理性地处理事务,从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朝政。

在对待长孙无忌的问题上,长孙皇后表现出的谨慎态度,成为了后来历朝历代传颂的佳话。

她身上所拥有的这种理性精神,也是和贞观时期的理性行政一脉相传的。

而长孙皇后这种理性,不仅表现在对待长孙家族的事情上,更体现在对待朝廷股肱之臣的态度上。

长孙皇后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后宫众嫔妃和朝廷大臣们的一致赞誉。

长孙皇后虽然没能陪伴唐太宗,一起走完贞观盛世。

但是无论是在其生前还是在其死后,她都对唐太宗李世民,对大唐盛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隋末暴政,民怨沸腾,各地反隋势力纷纷揭杆而起,群雄纷争。”

“李家于大业十三年举义旗,很快异军突起。”

“于同年十一月入主长安,先奉代王杨侑为隋帝,改当年年号为义宁。”

“同月二十二日李世民被封为秦国公,次年改封赵国公,长孙氏随丈夫李世民先后被封为秦国夫人和赵国夫人。”

“义宁二年李渊受禅登基为帝,国号唐,改元武德。”

“六月初七李世民受封秦王,长孙氏亦随之受册为秦王妃。”

“建唐之初,天下未平,李唐势力范围仍很小。”

“作为主帅,李世民常常出征在外,但期间子女的诞生给夫妻俩带来了不少喜悦。”

“长孙氏在牵挂夫君之余,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