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功高一世吴汉

第530章 功高一世吴汉 (第3/3页)

“次日吴汉率全军迎战,大破蜀军,斩谢丰、袁吉,并获首级五千多颗。”

“而后引军回广都,并留刘尚防守公孙述,并上书报告光武帝,并深自责过失。”

“从此以后吴汉与公孙述在广都、成都之间交战,八战八胜,最后进军围攻外城。”

“公孙述亲自率军数万人出城迎战,吴汉令护军高午、唐邯率精兵突入敌阵,刺中公孙述,公孙述伤重身亡。”

“次日晨,公孙述大将延岑开城出降,然而吴汉仍然族灭了公孙氏、延岑一族。”

“然后放兵大肆抢劫,屠掠成都,还烧毁了公孙述的宫殿。”

“光武帝听说后很生气,责备了吴汉。”

“建武十三年正月,吴汉领兵顺江而下,路过宛城时,光武帝刘秀诏令吴汉回家祭祖。”

“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吴汉再率扬武将军马成、捕虏将军马武北击匈奴。”

“把雁门、代郡、上谷官吏人民六万余口,迁徙安置到居庸关、常山关以东。”

“建武十八年,蜀郡守史歆在成都造反,自称大司马,围攻太守张穆。”

“张穆逃出城墙,奔向广都。”

“史歆遂檄令郡县,得到宕渠杨伟、朐月忍徐容等人的响应,各率数千兵马。”

“刘秀知史歆曾为岑彭护军,精通兵法,遂派吴汉领刘尚、臧宫等万余人讨之。”

“吴汉至武都,发广汉、巴、蜀三郡兵围成都,百余日后攻破城池,斩史歆等。”

“吴汉乘筏顺江而下巴郡,杨伟、徐容等惊慌溃散,吴汉斩其渠帅二百余人,迁其党与百家于南郡、长沙。”

“建武二十年,吴汉病危。”

“刘秀亲临看望,问吴汉有什么话交代。”

“吴汉回答臣愚昧无知,只愿陛下慎重不要轻易赦免罪犯而已。”

“等到去世,赐谥号忠侯。”

“发北军五校、兵车、甲士为其送葬,形制礼仪如同西汉大将军霍光的丧礼一样。”

苏轼:东汉的统一大业进入最后阶段,蜀地割据政权的首领公孙述成了刘秀的最后一道难关。

他盘踞成都多年,凭借天险和十余万大军,硬生生顶住了汉军的多次攻势。

随着吴汉接替阵亡的名将岑彭,率军南下围困成都,东汉的胜利似乎指日可待。

可吴汉接手后,战局却变得扑朔迷离。

围城半年,进展缓慢,他竟然开始急了。

当光武帝刘秀一再叮嘱别冒进、稳住阵脚的时候,吴汉却分兵强攻。

结果被公孙述抓住机会迎头痛击,汉军险些全军覆没。

说是险中求胜,其实更像是乱中取胜。

但最终成都还是被攻破,蜀地归汉,吴汉立下了赫赫战功。

战争初期,刘秀并非一开始就信任吴汉。

当时,他手下的名将岑彭刚刚阵亡,而其他将领要么病重、要么抽不开身,能堪大任的几乎没有。

吴汉虽然作风顽强、威望不低,但他的问题一大堆。

纪律涣散、脾气暴躁,还有点贪功冒进的毛病。

可当时的刘秀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让他出马。

到了成都,吴汉的表现确实让人捏了一把汗。

他围城半年,却迟迟拿不下成都,兵力和士气都在消耗。

刘秀多次下诏,明确要求他坚壁清野、步步为营,可吴汉偏不听,执意分兵冒险。

结果被公孙述抓住破绽,十倍于汉军的蜀军出城猛攻。

吴汉的部队被围,险些全军覆没。

按理说,这种低级错误放在任何一个将领身上,轻则撤职,重则问斩。

可吴汉却硬是凭借顽强的毅力,从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

他率部突围,与副将刘尚合兵一处,反手一击,竟然击溃了蜀军主力,成功扭转战局。

有人评价说,吴汉的胜利更像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但事实证明,他虽然打法粗暴,却有一股不服输的狠劲,能在绝境中稳住阵脚。

这种关键时刻不掉链子的能力,或许正是刘秀看重他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