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道家宗师庄子

第321章 道家宗师庄子 (第3/3页)

是自我认知,如追求以自我为中心。”

“二是功利价值,如追求功绩成就、财富利益。”

“三是声名地位,如追求社会地位、个人影响。”

“这三条绳索是我们心灵不自由,也是带给我们焦虑烦恼的根源。”

“从小我们就被告知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科学家,而不是一名厨师。”

“很多时候,我们都被所谓有用给绑住了。”

“有用就是务实,务实就是功利。”

“仿佛我们出生就是应该去达成别人口中的所谓有用,但这是没有创造性的短视。”

“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因为一切有用都是从无用中来的,没有无用,则无有用。”

“不论是什么人还是什么事或物件,无用和有用都是并存的,没有绝对的无用,也没有绝对的有用。”

“我们这一生,总是在不停的去计较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也不停的去做一些看似有用的事情。”

“也正因为这样,才让自己活得非常辛苦,最终变成了别人的奴隶。”

李世民:《庄子》这本书是道家文化的经典,它的首篇《逍遥游》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它反映了庄子的人生观。

庄子把不受任何束缚的自由,当作最高的境界来追求,认为只有忘却现实,超脱于物,才是真正的逍遥。

庄子用简洁优美的文字,讲述了几个小故事,引出了对人生境界的思索。

故事很简单,却蕴含着为人处世的深邃智慧。

《逍遥游》中说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意思就是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说的是眼界与局限。

人生如旅途,你来我往,每个人有自己要去的地方。

和见识短的人争辩,纯属浪费精力。

与层次低的人说理,就像对牛弹琴。

关于这一点,庄子在《逍遥游》中就用讲故事的方式说过。

在北海有一条大鱼,在起风的日子里变成大鹏鸟。

因为它要借着这阵大风飞到南方去,这一过程历尽艰辛。

蝉、斑鸠、麻雀这些小东西对大鹏鸟的举动不能理解,也很不以为然,讥笑鹏多此一举。

它们觉得,一辈子生活在草丛树林就很好。

对于外界的各种不解、质疑、讥笑,大鹏鸟没有多发一言。

而是坚定自己最初的信念,乘风而行,一往无前。

人类社会,同样如此。

有些人惯用小聪明,有些人拥有大智慧。

有些人像故事里的斑鸠麻雀那样鼠目寸光,为眼前一亩三分地沾沾自喜。

有些人和大鹏一样志存高远,愿意为远大志向砥砺前行。

认知决定层次,眼界决定境界。

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能为友。

《庄子》中有三句话,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和井底的青蛙谈论大海,和夏天的虫子谈论冰雪,和见识浅薄的人谈论天地大道,这些都没有必要。

每个人都有认知局限,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局限。

有些人偏偏喜欢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他人,这才是最深的局限,也是最大的悲哀。

突破认知局限,才能具有高见。

扩大眼界,才能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

人生苦短,寿命有限,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不解释,不争辩,走自己的路,做真实的自己就好。

“庄子在《养生主》里面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怠已。”

“这并非说我们不应该追求知识,庄子只是想告诉我们。”

“我们即便穷尽一生去追求,所获得的知识和智慧也是有限的。”

“有些事情不是我们努力去做就能实现的,我们需要顺其自然,而不是执着于自我。”

“每天忙忙碌碌的,做一切都为了功名利禄。”

“一味的去追求有用,只会让自己不堪重负。”

“只有放下所谓的有用,才能获得自在和轻松。”

“身处社会,我们的角色是公务员、工人、农民。”

“看似所谓的阶级,在庄子看来,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因为每个人都被外物所累,所以都有自己的烦恼。”

“我们很难脱离自己所处的环境去理解他人的生命,但是不能因为不理解而对其进行批驳。”

“而是应该保有对于人格展现不一、存在意义的差异的理解与尊重。”

“让心灵脱开肉体枷锁,抛开世俗的固见。”

“从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解脱,这才是真的逍遥。”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意思是说,天地并没有所谓的仁慈,对待万物都一视同仁。”

“而圣人也是一样,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所以庄子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不管是是非、彼此、生死、还是物我,从道的角度去看,万物都是齐一的,并没有差异,庄子称之为道通为一。”

“这是庄子辩证思维的集中体现,也体现了道家思想唯物辩证思维。”

“什么伦理纲常,什么中年危机,我们越被捆绑,越是无法前行。”

“斩断绳索,才能获得解脱。”

“逍遥属于心灵,我们的身体可以不自由,心灵可以。”

朱棣:《养生主》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语言,阐述了庄子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独特见解。

《养生主》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篇章,其中包含了道等核心概念。

《养生主》的开篇,提出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命题。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陷入无尽的追寻之中。

最终会耗尽生命,陷入疲惫和困境。

庄子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知识,而在于活得充实和有意义。

因此,世人应该把有限的生命用来追求人生的真谛,而不是去追求无限的知识。

接着《养生主》讲了第一个故事,世人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通过庖丁高超的刀法,来阐述道的概念。

庖丁是一位非常高明的屠夫,他解牛的手法非常熟练,刀法非常精湛。

解牛时,动作简洁利落,一气呵成。

能够根据牛的骨骼结构,运用恰当的刀法,将牛的皮、肉、筋、骨分割得干净利落,丝毫不伤筋骨。

文惠君见了庖丁解牛,赞叹庖丁的技艺真是高明,解牛的方法真是神奇。

庖丁却认为,他的解牛技艺之所以高超,是因为已经掌握了道。

能够顺应自然规律,运用精湛的刀法,将牛的骨骼结构完美地分割开来。

庄子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阐述道的概念。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自然规律的总和。

人应该顺应道,才能取得成功。

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最重要的是八个字目无全牛、游刃有余。

世人会焦虑,是世人把眼前的困难想象的太难以跨越了,被吓住了。

再大再难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是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从最简单的入手,一步一步解决的。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就是目无全牛。

就像牛骨头之间有空隙,再繁重的工作里都有取巧休息的地方。

世人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张弛有度,学会忙中偷闲。

俗话说一日闲,一日仙,这就是游刃有余。

庄子的《养生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启发了无数人,激励世人追求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