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三倍出界粮 (第2/3页)
于是自我毁灭:不仅失去皇帝的信任,还会遭到敌人疯狂的反扑。
杨炎已经有些后悔了,他似乎察觉,那个穿着青衫的“小兄弟”高岳,大概是对他有了怨恨,毕竟红芍小亭时的承诺,他食言了。
难道是高岳撺掇崔宁,保护刘晏,并拉拢朱泚?
不,不可能,他个小小的七品,哪来的勇气和能量,和我堂堂门下侍郎相对抗的......
杨炎想确定,但又不敢确定。
当务之急,是要答复皇帝的质询。
于是杨炎干脆又进谗言:“陛下,泾州叛将头目是刘文喜,他开出的条件是向朝廷索求旌节,如果陛下答应,那和前代有何不同?一味纵容姑息方镇,此后兵强马壮者都可向陛下索要旌节,皆时人人都轻视陛下,财赋又怎么可能再入国库?陛下切莫以一时心慈,而贻害未来大计。”
这话又说服了李适,“没错......名器不可假人,朝廷的旌节岂可想要便给?”
杨炎便继续说下去:“如今左藏还有不少储备的钱帛,可让凤翔、朔方军食出界粮!”
李适心中一动,“你之前不是说天下财赋都入了我大盈库吗?为何现在又说左藏库还有储备的钱帛?前后矛盾。”可李适表面没说,让杨炎继续谈下去。
“可下诏,此后方镇军队为朝廷所用,出境作战的话,每日加赐平日在镇三倍的粮、酒、肉,并且将原本俸禄照常发给士兵家中,这样将士一旦出战,便能拿四倍于平时的俸料,必然士气大振,无往不捷。”
“这样的话,耗费会不会太大?”李适表示这个“食出界粮”的优惠有点恐怖。
可杨炎则坚持说,优惠越大,效果才越好,并夸下海口说,只要能按照他的标准赐凤翔、朔方军“食出界粮”的话,陛下根本不用动神策军就能成功平叛。
最后皇帝也答应了。
皇帝又想起了闲散在家的汾阳王郭子仪,便希望重新启用他,毕竟郭子仪威望极高。
但郭子仪的回报却是:臣年老多病,恐辜负陛下,不能再持旗旄。等于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