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只求得校正

16.只求得校正 (第2/3页)

太子春坊崇文馆(春坊里的官制模仿的是朝廷,司经局对应著作局,而崇文馆对应弘文馆),还就是诸集贤院,其中又以秘书省的品秩最高,而崇文馆最低。

无论是校书还是正字,都是士子释褐起家的最优选择,由此竞争也是异常激烈,所以董晋才说通过博学鸿词或书判拔萃才可就任,而平判入等这个科目原本设置出来,就是因前两科太难,从搞了个弱化版的,以求能多让些人登科得官。

可高岳不为所动,依旧求取校正的官职。

这下令狐峘和董晋也没法子,这事最终还要中书省拍板,干脆将高岳的诉求附在注拟状后,交给那边去定夺算了。

注拟状风风火火地送到中书省堂内,当值的官员全都凑过来,阅览各人的,其中有位见到高岳的,便说“门下省的常相有交待,高岳此人不堪,若存于注拟状上,可抹去!”

结果这位话音刚落,刚刚提起笔来,旁边就有位吏员拉住他衣袖,这官员回头一看,正是位叫解良集的堂吏,“上官,请借步说话。”

堂外长廊下,解良集塞给这位一张便换,对方一看,清清楚楚写着三十贯钱的数目,便怒声道,“这是要卖官鬻爵吗?”

“上官请勿惊怪,钱倒在其次,不过是有大相公在其后传话,希望中书省诸位放过。”解良集语气里居然隐隐藏着威胁。

那官员有些惊惧,转眼四下望去,只看到全堂内的吏员走来走去,似乎都在盯着他,眼光如刀似箭,他很快明白,如果抹去高岳的名字驳放回去,可能真的会得罪某位不知道名字的大人物,谁知道这群天不怕地不怕的新郎君,以后会成为那位朱紫巨官的女婿,另外也会阻碍这群吏员的发财之道,:人家都不和你争官路,若再堵着别人的钱途,那以后在省内还能办成一件事儿吗?

于是那官员轻咳两声,点点头,将便换纳入袖中,不再声张。

果然一刻后,权知中书、吏部选的崔佑甫结束监考,带着那边的注拟状走回来,来到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