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509章 新式教育(三) (第1/3页)
新民六年秋天,西南蜀地终于传来了好消息,韩老三和李信二人联手,攻下了蓉城北边的绵竹和金堂二县,距离将蜀地纳入金陵新民朝廷治下,仅有一步之遥了。
为此,韩老三和李信二人联合上书,请求金陵新民朝廷,委派数名重要人物,仿照方面收复辽东之旧事,前往蜀地主持大局。
在奏疏中,韩老三还提到,他已年老体弱,不堪战事辛劳,恳请新民帝周进另派他人,接替他的差事。
在内阁成员及议政院诸位大臣的祝贺声中,周进点名议政院议政大臣张安世、参谋副总长韩奇,速度赶往蜀地,力争在本年度之内,彻底缓和西南形势。
内阁首辅王允老大人退朝回家之后,一直在心里头盘算着诸多事情。
他个人觉得,受到前线胜利消息的影响,新民帝周进这一段时间的总体心情,应当是非常愉悦的。
张安世在盛京,发生了那么大的差错,新民帝周进也毫不计较,照样把他派往署地主持战事收尾及后续经营等诸多事项,可见其简在帝心。
而韩老三为了给自己的儿子韩奇铺路,让韩奇多捞一些军功,想要临阵换将,主动让贤,新民帝周进居然也同意了,这固然与韩家人站队早、私交深有关,但是不是也说明,圣心大悦呢?
王允乃文官出身,军功方面,他没有什么想法,目前他的主要工作,还是想推动新民朝廷尽早恢复科考。
毕竟,马上打来的天下容易,马下治理天下难啊。
但王允老大人的这个想法,却屡次在新民帝周进这里碰壁。
一开始,周进给出的理由是,这些年来,各地战乱频仍,对文教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有些州府受到战乱的影响比较小,有些州府受到战乱的影响比较大,若是恢复科考,必然是受到战乱影响小的州府占便宜,受到战乱影响比较大的州府吃了亏,很明显不公平。
这个理由也不是道理,内阁成员和议政院诸位大臣,也对此持赞同态度,恢复科考之事,便一直耽搁至今了。
但现在,清廷已经覆灭,北方草原部落也已经臣服,至于西王、闯王这两股流民军,更是退缩至蜀地,相互厮杀,实力大减,已经算是风雨中的烛火,支撑不了多久了。
在这种情况下,提前筹备开科取士一事,堪称未雨绸缪之举,王允老大人不觉得自己屡次上书,要求朝廷恢复科考的主张,有何不对之处。
事实上,陆秀峰、钟栅、钟杰、魏西平、张应华、钱若宰、韩厉等朝中大臣,都对内阁首辅王允老大人的提议,持赞同态度。
这些人都属于文官一系,身上也都具有功名在身,希望有更多取得功名的读书人,进入到金陵新民朝廷任职。
但也有一些人表示反对,比如那个不学无术、唯知迎合上意的傅检,再加上一个冯紫英,便认为曾经的桃李书院,在办学上非常成功,给金陵新民朝廷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开科取士一事虽然必不可少,但也不必急于一时,且等天下一统了以后再说。
傅检、冯紫英都曾任桃李书院院长,他们想利用这个时间差,给桃李书院结业学员以更多的成长期,以便作为他们在官场上的奧援,纯属因私废公,让王允老大人很是生气。
至于韩老三、韩奇、牛军、张诗卿、穆济伦、陈也俊、卫若兰等军功派,担心开科取士之后,会导致军功派的地位下降,故而对于开科取士一事,也是极力反对。
可怜王允老大人,作为内阁首辅,在朝廷政务方面,向来有着很大的发言权,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治国方略,在议政院表决时,也很少被批驳回来。
唯独这开科取士一事,他都在内阁会议上,讨论过许多次了,有了还算是比较成熟的方案,但递交给议政院讨论后,就是得不到通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