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494章 保州战役(五) (第2/3页)
他心里清楚,局势艰难,远水也救不了近火。
沉思良久,他开口说道:“传令下去,收集城中所有可用物资,加固城墙;再安排些机灵的兄弟,乔装出城,探探清军后方虚实,看看有无突围之机。”
是的,张诗卿已经在考虑突围的可能性了。
倒不是说他怕死,作为新编直隶新军总兵,保州守军主将,他有守土之责,不可能弃城而走。
但他也想着清军破城时,能否利用城中一片混乱的情景,把一些人护送出去,给自己的妹妹张诗韵及张氏家族,多积累一些香火情。
比如说,北直隶行省布政使徐仲华,金陵工学堂筹委会主任、内阁首辅之子王成学,保州知府左光争……这些人都是文官,不必为军事上的惨败负责,只要能帮助他们逃出生天,记住这场恩情,对于张诗韵的儿子——也就是他张诗卿的亲外甥——周宁,未来的夺嫡之争,增添一些不可或缺的筹码。
要知道,以徐仲华的资历,未来必定能进入议政院任职,王成学的父亲王允老大人,更是内阁首辅,左光争的兄长左争先,则是新编晋军总长,也是一方军头。
周宁若是有这些官宦之家鼎力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至于保州兵工厂厂长刘玉石,张诗卿就不打算把他送出去了,这厮负责转移保州兵工厂的库存和设备,有几千名产业工人供其调动,居然有那么多生产设备没有及时搬运到保州城中,以至于让清军恢复了弹药生产。
想到这里,张诗卿恨不得把刘玉石就地枪毙,因为他一个人的失误,给保州城防带来了致命危机啊。
而且,从人性阴暗面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刘玉石逃出去后,还有可能为了减轻自身责任,把黑锅扣到他张诗卿头上,说他指挥失当,命令不及时,难道他张诗卿还能从黄泉底下爬出来为自己辩解不成?
想到这里,张诗卿连忙吩咐身边随从道,“给保州兵工厂厂长刘玉石捎个话,就说我帐内缺少一个参谋,让他明日起,来我这里报到。”
“是。”亲随回答道。
对于保州兵工厂、保州纺织厂、保州钢铁厂的上万名产业工人,在保州守卫战的前一阶段,张诗卿只是让他们各自组建了一支保安队,负责城内治安即可。
故而迄今为止,这些产业工人基本上没有发生伤亡。
但现在,张诗卿却不打算这么做了,眼看着清军就要杀入保州城内,让敌军把这些产业工人得了去,岂不是给清廷提供资粮,让清廷立即掌握先进的兵工生产体系、领先的纺织技术和划时代的钢铁冶炼水平?
因此,张诗卿下令将这些工厂保安队,一律编为城中守军,参与城墙攻防战,除了补充兵力、加强防守之外,也是为了不让清廷得到这批产业工人,发展工业生产。
这样一来,城头守军一下子扩充了好几千人,仅有个别技艺高超的熟练工匠,作为稀缺的技术性人才,才被张诗卿下令保护起来,以便保州城陷落后,可以随着徐仲华、王成学、左光争等人一道突围。
张诗卿相信,新民帝周进一定可以理解他的这番良苦用心。
随后两天,由清军主力亲自发起攻城。
铅灰色的苍穹之下,保州城宛如惊涛骇浪中的孤舟,在清军的猛烈攻势下摇摇欲坠。
礼亲王歹善身披重甲,傲立在阵前督战,他目光冷峻,如苍鹰锁定猎物一般凝视着保州城头。身旁的帅旗在风中呼啸,旗面上的金纹龙张牙舞爪,似要吞噬眼前的一切。
他知道值此关键时候,成败在此一举,故而亲自来到现场督战,向士卒们喊话:
“刚开始,是那些被俘精壮替我们送死,让你们得以养精蓄锐;前几天,是吴月先将军的山海军不辞辛劳,进一步消磨了城中守军士气。”
“现在就看我们清军的战斗力如何了,要是连山海军都不如,我亲自将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