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死无葬身之地 (第2/3页)
的自信,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个世界,谁都不敢杀武三思,可是唯独,有一个却是可以,那冇就是狄仁杰,这就如东冇汉末年的时候,年轻的曹cāo被举为孝廉,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在当初也是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cāo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而当初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冇禁夜行,曹cāo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一时之间,这个曾经声名不显的曹cāo,立即名噪一时。
宦官蹇硕一直是东冇汉天子宠幸的对象,敢杀他的叔父,几乎等同于自杀。
即便是当初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在曹cāo的位置,只怕也绝不敢动蹇图一根毫毛,可是曹cāo居然杀了。
明明袁绍的地位,比曹cāo高得多,四世三公,是何等显耀的家世,而当初的曹cāo,在别人眼里地位却要低得多,只是曹cāo偏偏做了别人做不了的事,也正因为如此,才借着此事,让他大展宏图。
这里头的关键就在于身冇份的问题,同样的事,并非是身冇份高的人就可以做,而在于这个身冇份是否恰如其分。
假若身冇份高贵的袁绍敢杀宦官蹇硕的叔父,那么就事情就极为严重,你袁绍好大的胆子,居然敢杀蹇硕的叔父,真以为我们宦官好欺负?而在当时,宦官的势力如日中天,即便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只怕也保不住袁绍。
而曹cāo身冇份虽然低下,偏偏他也是出身宦官家庭,一个宦官的子弟,杀了另一个宦官的叔父,这就成了宦官的内部矛盾,绝不可能引发整个宦官阶层的同仇敌忾,而蹇硕的叔父毕竟犯了罪,本就理亏,所以曹cāo不过是贬了个官,却因此赢得了巨大的名望。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虽然那时的曹cāo年纪不过二十,可是他这种家庭出身的人,那时候的曹cāo也早已过了脑子发热的年纪,他之所以杀蹇硕叔父,并非是因为他嫉恶如仇,只不过曹cāo聪明的看穿了这一层关系,并且付诸行动,借此跻身入士大夫的阶层。这也为他往后的霸业,铺平了道路。
现在处死武三思,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秦少游绝不能杀武三思,因为秦少游是一方诸侯,擅杀武三思,这对于朝廷来说,不啻是谋反的信号,即便武三思犯了天条,朝廷也绝不会容许秦少游对一个亲王动手,今日秦少游若是敢动一个亲王,那么明日,秦少游岂不是要造反?
此例一开,则天下大乱。
所以固然现在的秦少游比狄仁杰高的多,却绝不能动武三思一根毫毛。
可是狄仁杰不同,狄仁杰名望巨大,他认为武三思犯了罪,那么在天下人看来,武三思定然罪无可恕,而狄仁杰在此要处死武三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