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你这早餐正经吗 (第1/3页)
可秭小伟接连申请两座通用航空临时起降点的用意,是很值得太太防备。
说起来差距的确很大。
花旗约有两万个通用机场,欧洲近五千,巴西都有两千五,澳洲两千三,加麻大一千七。
而国土面积相仿的我们,两百三十座而已,外加两百多个临时起降点。
越是地广人稀,越是交通不便的地方,其实越适合用通航手段。
旅游、体育、造林、矿藏、医疗、抢险、气象等等等各种领域都能拓展出很多市场。
更别提融资租赁、航空资本等高端玩法。
我们当然选择了最吃力不讨好,但意义最深远的通高速,通高铁来彻底改变地域限制,搞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差距。
但飞机的便捷高效,也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钱和技术都不是问题。
主要限制还是在低空空域管理。
毕竟大局势放在那里,只要没完全统一,其实全国一直都处在解放战争没结束的状态。
可这差距也太大了,大到已经可能在对下个阶段的生产力产生限制。
那就必须要局部做改变突破。
所以当前通航产业的投入产出比是1:10。
多了不说,就航空旅游这么一丁点门类,靠眼下这堆小飞机,吃的95号汽油,百公里耗油八升的成本,单次体验480元就飞十五分钟。
只要客源充足,花百把万买辆迈巴赫出租,都没这玩意儿回本快。
修机场、买飞机的投入成本,其实摊开到偏远点的地方,真不算啥。
全球通航产业,百分之六十的飞行,是商务出行、旅游观光、医疗救援这类私人活动,就跟私家车类似的功能。
而国内这本就很少的飞行量,七成都是训练升空,26%是工农业生产作业,商务有3%,私人飞行仅占1%。
嗯,就类似戴安妮这种现在几乎天天飞着过去影视城上班,前所未有的积极上班,到了“办公地点”还意犹未尽的盘旋几圈。
就算是国内凤毛麟角的私人飞行。
关键通航产业的研发产出比是1:80!
涉及七十多个学科跟工业领域,产业业态极为丰富,就像汽车产业对工业国整体拉动一样。
巴西作为现在已经掉队的工业国,可以说就全靠通航飞机工业保持住了地位。
没有掉到隔壁阿根庭那种已经退回农业国都吃不饱饭的地步。
所以说这玩意儿对秭小伟和强哥推动的京西工业,就是个极好的产业噱头。
老常把长江狮做得美轮美奂,但那终究还是辆摩托车。
再贵再好也只是中产阶级的休闲玩物,谈不上社会意义,也不会对国内生产力推动有多大帮助。
摩托车真的已经走过了对国内工业有较重比例含量的阶段。
但智能通航飞机就可以。
这完全就是升阶版的新能源车产业启动局面。
如果把国内现在新能源车的玩法,移植到小飞机上,是不是又是一轮弯道超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