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太史欲来

第106章 太史欲来 (第2/3页)

在扬州已经有了两郡的地盘了。

可没想到的是,来使竟然自称是徐州来使,刘备已经接任徐州牧,掌徐州五郡大事,想要以从事之礼征辟太史慈。

这下可把太史慈和太史焦氏给震惊了。

尤其是太史慈,他当时可是接触过刘备本人的。

这短短一年,这待人赤诚,言谈亲切的刘玄德,竟成一州之牧了?

而太史慈的母亲焦氏,更是惊喜莫名,心里还有些埋怨自家儿子,怎么都认识了州牧却还不知道主动投效呢?

等到周教将刘备领兵援徐,随后又被前任使君陶公挽留,驻扎小沛,最后在陶公病逝之前,接任徐州的一番缘故详细描述了一遍。

这时候,太史慈和母亲才明白了这次征辟的前因后果。

太史慈心中不禁赞叹,昔日见那刘玄德,只觉得对方手臂过膝,耳垂厚重,是个有福分的人。

只是想不到对方福分会如此之大,真是天上掉下个州牧来,硬是砸到他刘玄德的脑袋上了。

想到这里,太史慈忍不住开始动心了。

他和刘备也算是老相识了,昔日相交,刘备就有招揽的想法,只是自己不愿而已。

现在对方刚一上任州牧,就如此郑重其事的派遣使节前来征辟,不论是诚心还是知遇,都可以算得上是独一份了。

太史慈忍不住想要仰天长啸一句。

伱孔北海妄称天下名士,竟还不如人家刘玄德有眼光!

没想到,周教随后还取出了孔融的推荐信,信中盛赞刘玄德求贤若渴,知人善用,建议太史慈不妨考虑一下,可去徐州看看。

周教神秘兮兮道:“方伯恐子义难请,特修书一封,恳求孔北海帮忙举荐,由此可见,子义在方伯心中的地位啊。”

太史慈感动非常,对此深信不疑。

他却是不知,如果不是刘封提醒,刘备还真想不起他了。

当日,太史家设宴款待使节。

晚间,太史慈与其母商议。

太史焦氏力劝太史慈接受征辟,不但要接受,而且要大张旗鼓,招募乡间少年健勇一起前往徐州,为刘备效力。

太史慈虽然很受刘备礼遇而感动,但还是有一些动摇,毕竟刘繇也是扬州牧了,而且还是老乡。

这个年头,乡党的身份可是相当重要的纽带,甚至可以排到第一档位,哪怕起步低点,可太史慈自恃才能,不怕不能出头。

但太史慈的母亲太史焦氏却有不同看法,她的一句话让太史慈彻底下定了决心。

“子义,你能保证刘扬州一定能用你吗?孔北海也视汝如友啊。”

太史慈幡然醒悟,母亲说的真是金玉良言。

若是不能用他,那再多的才能又有何用?

就像孔融一样,都喊他小友了,也没见对他委以重任,甚至连个官位都混不上。

这可算得上是前车之鉴了。

要是拒绝了刘备去找刘繇,又遇上同样的情况,那太史慈可没地方后悔了。

于是,太史慈做出了决定,打算听从母亲的话,打开太史家的府库粮仓,招揽游侠少年,一起前往郯城为刘备效力。

**************

大宴结束之后,又举行了小型的家宴,仅仅只邀请了糜竺和牵招。

与大宴不同,家宴就随便了许多,没有上下关系,只序亲朋之谊。

刘备先是让刘封讲述了一遍他是如何正面击溃泰山军,生擒昌豨的。

虽然报捷的帛书上有清楚的叙述过经过,可刘备还是喜欢听刘封再讲一遍。

无奈,刘封只能再次细细叙说,听的刘备、牵招、糜竺等人惊讶连连。

“这长枪阵,威力竟如此之大?”

刘备主动发问,徐州乃是四战之地,三面环敌,除了北面琅琊有些山岭,其他地方皆是一马平川,可不就得靠士卒的人肉长城去抵挡入侵之敌吗?

若是长枪阵的威力真的如此之大,那刘备可就动心了。

“父亲,确实如此,不过长枪阵的弊端也是很多。”

刘封自然不能坑自己老爹,仔细讲解道:“首先,长枪兵首重训练,尤其是军纪,因为一人乱则乱一伍,一伍乱则乱一排,以此类推,枪阵崩解。”

“而长枪阵非常累赘,而且缺乏侧翼和后方的保护,移动缓慢,转向迟钝。既害怕骑兵骚扰侧击,也非常害怕远程火力。尤其是现在部队装备很差,仅有皮甲护身,一旦遭遇强弓重弩,伤亡率一旦急速上升,长枪阵能不能坚持到接敌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这次能够打出如此强大的战果,主要是三个原因,第一是昌豨轻敌,不识长枪方阵,贸然主动强冲我军枪阵,形同自杀。第二则是昌豨的泰山军没有多少远程火力,区区百十把猎弓,根本形不成威胁。最后一点就是,昌豨军完全没有同长枪方阵作战的经验,只会凭借血勇强行冲锋,伤亡居高不下。一旦士气衰退,很容易就形成了连锁反应,导致全军崩溃。”

刘封总结道:“所以长枪方阵只能成为军中的一个部分,却不能代替其他兵种。而且想要发挥长枪方阵的最大威力,恰恰需要许多其他兵种的辅助掩护。”

“况且目前的长枪方阵还只是一个雏形,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