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常备野战军

第348章 常备野战军 (第2/3页)

所过之处,但凡有外族存在,就必定会在飞狐军离开之后,留下一处或大或小,却必然令人恶寒的京观。

在飞狐军这支独苗的支撑下,汉室边墙自国祚鼎立至今,虽大小战火不断,但总归是没出现什么大漏洞。

直到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人自北地——自汉家版图西北角突然发动袭击,远在汉室版图东北方向的飞狐军鞭长莫及,汉家才迎来了第二、第三支,以及后来的常备野战军。

说来也是刚好有这个契机。

在边关告急,匈奴人一度威胁关中,乃至于长安时,太宗孝文皇帝为了确保长安的安全,一口气在长安周围设立三营,以拱卫京都!

战后,下意识要按照惯例,将这些‘临时编制’遣散的太宗皇帝,也终于意识到了什么。

——那一战,汉家之所以毫无还手之力,匈奴人之所以能直驱而入,自边关到都城长安如若无人之境;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汉家唯一的常备野战军:飞狐军,因为距离因素,而没能及时支援边墙防线出现漏洞的北地郡。

但凡汉家除东北方向的飞狐军外,还能有第二支常驻西北方向的常备野战军,匈奴人就算是天神下凡,也绝不可能如此顺利的兵临箫关,乃至于让先锋部队火烧甘泉宫。

战争虽然结束,但战争需要复盘,问题需要总结;

而总结出来的所有结论,都指向一个迫切的需求。

——汉家,迫切需要拥有第二支,乃至第三支、第四支飞狐军!

倒不是说在燕、赵之交的飞狐迳,再分别设立几支常备野战军;

而是汉室需要有更多的常备野战军——更多的由脱产职业军人,所组成的常设编制部队。

于是,太宗孝文皇帝拍板决定:战争爆发后,临时设立的、拱卫长安的三营:细柳营、霸上军、棘门军,无限期搁置遣散进程。

换而言之,就是委婉的将这三支临时编制,转变为了汉家继飞狐军之后,第二、第三、第四支常备野战军。

之所以是‘无限期搁置遣散’而非‘改编为常备野战军’——之所以这么委婉,是由于这三支部队,与飞狐军有一个极为关键的不同。

飞狐军的第一任都尉,是令勉。

此人乃太祖高皇帝所任命,且在担任飞狐都尉的同时,为飞狐军赢得了‘默认兼车骑将军衔’的超然地位。

如今的飞狐军,无论是从行军布阵,还是整个军队的操演模式——乃至于那极具个人特色的变态爱好:筑京观,都带有极为鲜明的‘令勉特色’。

但飞狐军上下,从来没有一个人会说:飞狐军,是令都尉、令车骑的军队;

从来不会有人觉得,令勉的子孙后代,就更有资格担任飞狐都尉、更有资格‘继承’飞狐军。

——自创立那日起,飞狐军便定下了‘唯才是举’的基调!

只要入了飞狐军,你是谁、什么身份、家庭背景如何,统统不重要。

唯一能为你赢得尊重、地位的,是你的实力。

准确的说,是武力。

就拿飞狐军第一任都尉令勉来说:在太祖高皇帝一朝,那个将星璀璨,名臣如云、猛将如雨的时代,令勉能成为汉家第一位野战军主将,靠的既不是‘潜邸从龙’的功绩,也不是多么显赫的背景。

令勉唯一让刘邦感到满意、信任的,是那严苛到近乎冷血的强硬治军手段,以及优秀的战略目光,外加对汉室的绝对忠诚。

而令勉在组建起飞狐军后,便在内部设立了一个排名榜单。

榜单上的排名内容范畴稍有些复杂;

——弓弩部队,包含固定姿态固定靶、固定姿态移动靶、冲刺骤停射击等项目。

材官部队,有负重、搏跤等项目。

刀盾有劈砍强度、灵敏度等。

骑兵部队有速度、耐力、骑射等。

以上种种,每一项都有一个排名;

全飞狐军上下都要参与其中,且有季度、年度考核。

令勉亲自定下规矩:飞狐军上下,担任伍长者,必须在至少三个项目中,同时达到前三千二百——即前五分之一的排名。

同理:什长要同时排入三个单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