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女人心

第293章 女人心 (第2/3页)

去价值不下百金的赏赐。

但除了馆陶主,其他任何人――包括梁孝王刘武,都不曾在窦老太后手里,无缘无故得到过如此重赏。

平日里,整个长乐宫上下,上千张嘴盯着老太后的小金库吃饭,却也还是能省则省,能免则免。

就连宫人默认的每年一套新衣,也早在太宗孝文皇帝驾崩那年,被老太后直接缩减到了三年一套。

也曾有人说:万一有宫人身着破旧,丢了太后的颜面……

老太后却说:若真有那一天――真有人穿着一身破衣裳出现在我面前,那才是真真的太宗遗德富佑子孙,以庇大汉千秋万载……

连日常用度都如此节俭,放在冰这种曾经的奢侈品上,自然更不用多说了。

――那些年,还没有当今刘荣站出来,变魔术似的拿石头变出冰时,无论宫内还是宫外,唯一获取冰的来源,都是上一年冬天冻存的窖藏。

所谓窖藏,自然就是把水冻成冰存进地窖里,等到夏天再一点一点拿出来用。

如此费时费力――只要是废人力和时间成本,以及一处原本可以储存其他东西的地窖,自然导致冰的价格,基本与同等重量的铜相媲美!

虽然还没到"一两冰块一两金"的夸张程度,却也是实打实的:一斤冰,作价至少五十钱!

众所周知,如今汉家多用的钱币,还是太宗孝文皇帝所铸的四铢钱。

四铢,顾名思义――重量四铢,即三分之一两的铜钱。

按照这个重量来计算,三枚四铢钱为"一两",一斤又合十六两;

一斤重的钱币,得四铢钱不过四十八钱――想要买到同等重量的冰,甚至还要再多加二钱!

虽说四铢钱并非纯铜所知,甚至有将近一半都是掺杂的铅,但这也很恐怖了。

在封建时代,任何消耗品――注意,是任何!

任何消耗品的价值,能达到同等重量的铜钱,都意味着这个东西,已经达到了奢侈品的范畴。

在常人认知中,这种东西大致是香料、调味料,又或是名贵药物之类。

但在刘荣"制冰"之前,这一类,即消耗类奢侈品的行列当中,还多出一个冰。

原因也很简单:物以稀为贵。

寻常人家,别说是一个大地窖了――压根儿就没有那么大一块空闲的地!

就算有地,也根本没那个雄厚财力,能在地底下掏出一个不会坍塌的地窖。

这就意味着能用地窖藏冰的,大都是富户。

往大了说是贵族,往小了说,也得是豪强富商。

或许有人或说了:既然商人唯利是图,那为什么冬天不多藏一些,好夏天大赚一

笔?

这就不得不提在这个时代,藏冰,并非是从河里取点水,再把水天然冰冻藏起来就完事儿的。

谜底就在谜面上。

窖藏冰,真正的难点,恰恰是这"窖"和"藏"二字。

窖,你得有私有的地吧?

得雇人挖吧?

还得在窖顶以及四周各种加固,以免坍塌吧?

这就已经是建筑难度的项目了。

换而言之:挖个地窖,在这个时代的难度,丝毫不亚于盖个房子。

而且还不能是仆从的茅草屋,得是有大梁大柱加固的好房子。

这个成本,就不亚于一栋同体积的砖瓦房了。

窖的问题搞定了,还得"藏"。

――你把冰放在地窖里了,得找人看着吧?

免得被人偷了又或是恶意融了,你哭都没地儿哭去。

再者,就算一切顺利,地窖再怎么能隔热,真到了盛夏三伏天,原本存下的冰,也早就化去三两成了。

剩下的七八成能不能存下来,还得看你够不够小心。

就这么一串儿场地、人力以及时间成本砸下来,每年夏天能用的冰块,也就是这么点;

也就难怪夏日冰的价格水涨船高,甚至有价无市了。

――不是没人买,而是买都找不到地方买!

人家商人自己也要享受的!

藏得冰,自用就要去了大半!

剩下那点能不能流出来,还得看当年,有没有哪家贵族冰藏得不够多;

但凡哪家贵族冰没准备够,那寻常百姓就别想了――便是家产殷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