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疯狂的克里斯

第33章 疯狂的克里斯 (第2/3页)

要求。”克里斯笑着回答道。

早会结束后,克里斯就把自己关进了书房开始思考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让工党的党员数量增加。

现在的伦敦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也没有抖音,病毒式的传播明显不可行,唯一的媒体渠道就是覆盖人群并不广泛的报纸和街角处零零散散的演讲角。

有什么资源利用什么资源,既然只有这些,那就好好利用。

但除了派人在演讲角多演讲几次、报纸免费还要考虑一下人们是否会拿着报纸去糊墙以遮盖屋外的冷风,还有就是依靠现有党员的口口相传。

或者——克里斯猛然记起了他小时候他生活的五线小县城里,有一个叫做报栏的东西。

稍微上点年纪的人都经历过: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要想获得新闻,除了电视和广播外,最好的渠道就是报纸了。

但报纸价格昂贵,人们生活水平不高,还没有订阅报纸的经济基础,读报主要靠阅报栏。

克里斯记得很清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时候,他上初中,文化宫前就有建起了的阅报栏。

那时的阅报栏很简陋,其实就是一块木板,但他每天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会有些大人在旁边议论时事政治。

无论阴晴雨雪、酷暑寒冬,每个报栏都有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他们会按时来。

有时读报也读出了相识,如有人读完某则消息,会喃喃自语,身旁的人听到会接腔,于是两人交流起来,下次碰面就成了读友。

那时的报栏就像露天沙龙,国际国内的消息在此集散,读报人成了无形的传播者。

当时的东西放到现在同样适用,克里斯决定要在哈尼克区的每个街道装上报栏,再聘用能读得懂报纸的人看着报栏。

防止报纸被破坏、及时更换每日的报纸,再在报纸上更新一些有关工党思想的文章和利好人民的消息,他相信,工党很快就能深入人心。

等到安置房完成部分后,除了安置原先土地的住户外,剩下的可以利用居住权为纽带,释放比如加入工党就可以优先以较低的租金入住房间等利好消息。

这样一来,安置房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廉租房。

至于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