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阜阳与信阳打通,构建第二道黄泛区交通线 (第3/3页)
地面工事,日寇一两个师团也休想逞凶。
唯一可惜的是,不具备制造战防炮、山炮的能力。
这一点是整个国家的缺陷,工业落后的根本导致。
单单炮管钢就没法解决。
靠着之前剩下的一些钢材,可以弄一弄50毫米的掷弹筒,没有瞄准镜和支架,跟鬼子的掷弹筒差不多。
再搭配着60毫米迫击炮,可以进一步提升中程作战能力。
张岚清已经想明白了,国内整体的对抗局势是对峙阶段。
单靠他手上的这五万人马,翻不出多大的浪花来。
还不如蛰伏着,努力打造武器装备,强化轻武器。
利用信阳这条线,可以从日寇那边弄来大量的禁运物资。
打定主意之后,全部精力,几乎放在了兵工厂的建设上边。
所有人务全部为兵工厂让路。
以生产步枪、枪榴弹、掷弹筒、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为主,搭配地雷、手榴弹、火药生产。
他的部队内,枪械班杂,配置混乱。
伪军手上的武器,光步枪就多达七八种。
还夹杂着自造武器。
既有日械步枪,又有汉阳造,还有伪军仿造步枪。
基本将各师的武器装备统一,张岚清的1师,肯定是全部的日械武器,装备弹药也多以缴获、偷摸采购为主。
其余各师,则装备国械、杂牌武器,统一配备7.92毫米子弹。
这一番淅淅沥沥的调整后,大半个冬天也就过去了。
干旱的苗头初显,整个11月份没见到丁点雪花,河床干冻,踩上去咯吱作响。
除了巡逻的士兵外,罕有人影。
呼一口气,吹出了白烟。
张岚清带着人出城溜达,特意带了几款中正式步枪,测试精度跟威力。
自己兵工厂打造出来的步枪,产量不高,优先保证了质量。
一个月也就二三百支的样子。
张岚清现在不缺枪械,靠着缴获,以及从大阪师团那边的采购,足够装备更多部队。
短时间内不缺枪支。
但并不妨碍兵工厂制造枪支。
钢枪拿在手里,明明是大冷天,心里却有股火热。
男人,拿到了枪是有异样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