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 自己就打起来了!

465 自己就打起来了! (第2/3页)

(当前,吴廷暂时垄段了茶叶、丝绸、瓷器的所有出口权。)

李郁冷静琢磨后,

痛快批准了第1条,

允许各国在松江府黄浦江畔设立商馆,同时在广州城内设副馆。

各国可在划定的区域内自行盖屋子,但不得修建教堂。

允许牧师神父常居商馆,但禁止传教。

……

陛下指出

传教应该是双向的、平等的。

欧洲的神父们希望在东方传播福音。

东方的高僧、道长们也急切地希望将佛道之经义灌输给欧洲的羔羊们。

所以,

如果传教士能够拿到本国国王和骡马教廷允许同等传教的书面许可。

那就ok了。

以后。

手段不限,谁能拉拢来多少信徒算谁的本事~

陛下做事就是这么的文明、开放,肆无忌惮。

……

而关于海贸货物权限,还需再议。

其余商品都无所谓~

唯独,

茶丝瓷三件套是帝国命脉,主控权必须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但可以给各省商人分润一二。

抓大放小嘛。

这就意味着,正式放开民间海外贸易,需要制定相应的关税,以及敲定沿海贸易城市名单。

如此一来,

吴廷就面临和清廷相同的尴尬境地,管理必须跟上,海防必须跟上(现实是,目前一个都跟不上)。

没有海防,点头哈腰的夷商分分钟想搞事。

18世纪,

海商和海盗只是身份的自我认知罢了,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是塑料袋。

……

当前,

吴廷肯定会优先保证撒克逊东印度公司以及各国靠岸商船的进口需求。

目前来看,

产量足够~

如果不够,就去找王亶望。

给他抽成,让他以总督身份勒令福建武夷山的茶叶必须卖给吴国,谁不卖谁就是反对大清。

想清楚之后,

李郁在一次早餐会上,明确告知同桌用餐的十几位各府商会会长。

朝廷可以给海商茶丝瓷的出口配额,以不超过船舱的一半体积为限。

但,

同时要求这些商人返航时带回的货物,必须是大米、硝石、硫磺、黄铜、蔗糖、机械、专业技术人员这7类当中的任意组合。

暂时只开放广州、潮州、金山卫这3处港口。

其中,

潮州港单向开放,暂不接受夷船停靠。

……

吴国的贸易顺差逐步下降。

这个现象让欧洲人兴奋无比。

小小的南洋,历史上一共出现过7家东印度公司。

他们分别属于英、荷、丹、葡、法、瑞、奥(按照成立时间排序)~

一方面,

压榨本地土著,将殖民地的各类资源运回本土。

另一方面,

将香料、金银销往广州,购买茶丝瓷再运回本土牟利。

这是所有东印度公司的通用模式。

2条很清晰的贸易线。

东方帝国吃掉了他们很大一块利润,而且比例逐渐增大。

他们做梦都想改变这个现状,然而几百年过去了,贸易逆差越来越严重。

直到吴国这横空出世!

在这种背景下,

欧洲商人对于大吴帝国的好感几乎到达了顶峰。

……

除了物质,还有精神方面。

明清两朝,

欧洲商人们陛下谦卑地磕头下跪,喊着爸爸万岁,打通关节才能购买茶叶丝绸瓷器。

而且,

明清帝国基本上只接受金、银、香料三种支付方式。

贸易顺差大的令人发指。

足足500年,

全世界的白银持续流向东方。

白银黑洞的说法不是白给的~

……

而现在,

新兴的大吴帝国一改之前的贸易惯性,几乎愿意吃下各国商船所携带的任何货物。

无论金属资源、珍贵香料、钻石檀香,还是大米蔗糖、象牙皮毛、棉花麻料、马匹动物、统统吃下。

兴趣之广,胃口之大,令所有东印度公司都为之癫狂。

尤其震惊的是,

吴国皇室居然对工业品和机械也感兴趣。

……

巴达维亚总督在一份给本土友人的书信中感慨:

上个月,

我听说了一桩奇闻。

一群没有国籍的混血流浪水手在广州港找到了新职位,薪水相当不错~

如今,

本督治下的巴达维亚,

有无数失意者跃跃欲试想去广州寻找机会。

神秘的吴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强的购买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