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运十的遗憾【求全订求数据】 (第1/3页)
其实,国产大飞机的研发曾经在1970年代末迎来一个高光期。
1980年9月,国产大飞机运十首飞大获成功。
让我们来看看运十的各项参数:
它的最大起飞重量可达110吨,与之相对比,C919的最大起飞重量不过72吨。
运10最大航程7千公里。
C919只有5千500公里。
运10最大巡航速度900公里每小时。
C919则只有840公里。
运10已经堪称是当时的大型客机了。
这架飞机研发成功之后,曾经多次试飞,还多次飞到高海拔的藏省机场。
运10当时仿制的是波音707,其使用的发动机为涡扇8,当然这个涡扇8也是仿制的阿美的JT3D发动机。
1980年代,我们就曾经能够生产大型客机,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成就。
当时全世界也只有4个国家能造这么大的飞机。
可惜的是,这架飞机最终也没能量产,最后黯然下马。
这可以说算是华夏大飞机研发的一个最大的隐痛。
不过,运10的原型机还是存在的。
它就停放在魔都飞机制造厂的机库里。
张志鹏专门来到魔都飞机制造厂参观,他想看看,这架大型飞机有多少可以借鉴的地方。
既然这架飞机是在1986年才下马的,按理说,各项技术以及技术领军人物、图纸啥的绝对都还在。
看资料,运10曾经飞行过一百多次,飞行轨迹几乎覆盖了全国各地。
这就说明,这个飞机已经算是相当可靠了。
重新启动大飞机,那直接借鉴运10岂不是会很快吗?
但张志鹏参观完运10,并跟魔都飞机制造厂的负责人周飞鸿聊过之后,他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运10是仿制自波音707,这个机型在80年代已经是个淘汰的机型。
在运10国产化的过程中,因为材料和设备的限制,运10机身存在结构强度不太够这个隐患。
在静强度试验机做完了实验之后,一共检测出了一千六百多项结构强度方面的隐患。
它需要改进的地方相当的多。
因为当时国内材料方面落后,大型构件方面都是采用的钢铁,就造成了飞机的超重问题。
运10空重就高达73吨,这导致业载效率不高,运输成本大幅度提升,性价比不太够。
此外就是,因为它采用的主要结构材料疲劳性能不足,工艺上再采用大量拼接以及焊接工艺,疲劳风险太大,大量投产的话会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最后,噪音过大,因为仿制的涡扇8工艺制造实力不足,发动机噪音问题严重,而且改进比较困难。
比如,假如安装消声装置,则会进一步让飞机超重。
如上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运10就无法成为一款合格的商业运营大飞机。
当然,运10存在很多问题是现实,可一棒子打死也是不对的。
完全可以投入资金再进行不断地升级改进。
经过一番努力,运10还是能够有大幅度提升的潜质的。
周飞鸿说,当时魔都飞机制造厂提出了自己的改进计划。
但遗憾的是,上面说还有更重要的项目需要资金。
经过一番评估,运10最后惨遭下马。
“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我还是有点儿痛心。”周飞鸿如是说道。
张志鹏点点头说:“的确是一件挺遗憾的事情。”
“不过,现在国家对于大飞机的研制非常的重视,相信咱们一定可以改正错误的。”
“咱们来一起努力,争取能尽快把咱们的运10复活并提升一下吧。”
周飞鸿高兴地点头说道:“我们已经组织了大量的科研机构一同来搞全新的运10,各项工作进展还是比较快的。”
“目前机型设计已经基本完成。”
“发动机也做了大量的设计改进。”
“你们西工大更是已经把飞控搞定了。”
“我觉得吧,咱们加油一下,一定可以在一年内把原型机给搞出来的。”
张志鹏就开始看全新运10的机型设计工艺图纸。
他发现,新的设计的确是比老运10有极大提升。
老的运10采用的是尖峰式高亚音速翼型。
而新的运10则采用的超临界机翼。
超临界机翼是目前国际航空设计中最先进的翼型设计了。
看完了机型设计图之后,张志鹏跟周飞鸿等技术人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
他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建议。
比如,机翼设计采用大展弦比,机翼结构用更稳固的双梁单块式设计……
而飞机结构方面,为了增加强度和减轻重量,也要采用更先进更坚固的超级铝合金材料,并进行模块化的制造设计……
当然,飞机结构要考虑更多电子化方面的设计,采用更先进的操控方案等等。
经过热烈的讨论,飞机机型的设计改进在一个月内完成了。
与机型设计改进同时进行的则是对涡扇8的全方位的改造。
现在的张志鹏,可以说算是国内最顶尖的飞机发动机方面的专家。
他设计过多款飞机发动机。
比如,几十年前搞出来的运8其实在他的不断参与调教之下,如今俨然已经成为一款先进的中型运输机。
运8至今在很多方面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考虑到国防优先的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