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文魁与花魁 (第1/3页)
杨沅听说是“十万火急”的大事,却也并不紧张。
因为在鹅王的概念里,“十万火急”的定义可能和别人不太一样。
他的“十万火急”指不定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过,待杨沅赶到晋王府一听,还真是“十万火急”的大事。
有人造反了!
又又又有人造反了!
而且还不只一处,三份奏章、三处造反,还俱都是临安附近州县。
就连一向轻佻的晋王脸色都凝重起来,再也发不出潇洒的“鹅鹅鹅”的大笑。
杨沅把三份奏章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第一处造反的,是婺州(金华)。
目前,开始裁汰冗员的是临安行在及其附近州县,婺州就在其中。
婺州府被裁汰的几名吏员都是坐地户,家族人丁兴旺,被裁汰之后,那几个吏员鼓动族人乡亲两百多人,围了婺州州衙。
第二处造反的,是东阳。
东阳有一处税关,被裁汰的三个税官带着十几个被裁汰的税丁,强占了一处桥梁。
他们打跑了真正的税官,依旧在那儿向过往行人收税。
以前是向过往货物征税,现在他们是向所有过桥人收税,而且所收的税全部据为己有。
大宋有一种税,叫过桥税,实际上是向商贾征收的一种税。
最初,大宋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方式,逐一上门收税。
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大量的税丁,支出甚大。
而且,基层官吏的素质当真是一言难尽。
一点小小权力在手,他们就能发挥出十倍、百倍甚而是千倍的能力,近乎“土匪化”的征税和抢劫也没甚么两样了。
在这种背景下,大宋不再上门征税,而是诞生了一個新税种:“过桥税”。
“过桥税”几乎就相当于现代的“过桥费”。
你既然做生意,货物就不可能不流动,直接控制桥梁,第一更容易避免逃税,第二可以避免税丁抄家式征税。
当然,税丁吃拿卡要问题,一些地方多设关卡的问题也依旧存在,但比起之前的扰民程度,终究是大大降低了。
再加上宋廷明文规定了货物过境每千文征二十,店铺营业每千文征三十,小商小贩免征。
这种情况下,底下的人想占便宜,也不能公开违抗税法,再如何巧立名目,能够做手脚的空间也有限了。
毕竟,商贾也不是那么好拿捏的,你太过份,他们未必没有渠道报到上官那里。
现在,那十几个税吏税丁,居然强夺了一处桥梁,向所有过桥人征……
这不就征税了,他们已经不是税官,征上来的税也不上缴官府,这分明是抢劫。
第三处造反的发生在会稽。
一个被裁汰的主簿忧愤交加,沽酒买醉,结果下楼时一脚踩空,跌断了脖子,死在了当场。
他的家人借机发作,抬着尸体占领了县衙大堂,打跑了知县和一众衙役,把县衙大堂设成了灵堂,正在大做法事。
杨沅看完了三份急奏,眉头不由一挑。
赵璩紧张地道:“子岳,你看我该如何处置?”
杨沅把三份奏章又翻回去,刷刷刷地翻了一遍,仔细看了看上边的公章和签字。
这奏章报上来,每经一道衙门,有相关人员接发,都有签字盖章的。
杨沅道:“婺州这份奏章,是前天送达临安的,东阳这份奏章,也是前天送达的。会稽这份奏章,是昨天送到的。可是直到今天才一起送来,什么意思。”
赵璩一听,目中便闪过一丝憬然。
杨沅道:“下官看这签押,最后是从汤参政手里转过来的?”
“不错!”
“两位宰相为何没有签押。”
“汤参政把奏章递给了沈相,沈相听说事涉造反,立即转来了晋王府。”
“呵呵……”
“你笑个屁啊!”
赵璩没好气地道:“我知道,这帮老东西就是想拿捏我一下,看我如何处置。
不过,现在不是跟他们计较这个的时候,有人造反了,不尽快处理,难免事态扩大。
那些混账东西要如何整治,也得先解了燃眉之急再说。”
杨沅想了一想,对赵璩道:“大王想如何处理?”
赵璩道:“按照惯例,应该先派员招抚,若招抚不得,再调兵征剿。
打败他们之后,依其罪孽深浅,或严惩,或招抚……”
杨沅用奇怪的眼神儿看着赵璩,道:“大王,这可不像你一贯的风格啊。”
赵璩叹了口气,道:“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我又何尝不怒。
只是,我现在是替大哥看家,如果他不在临安的这段时日,我把天下搅和成一个烂摊子,等他回来,我如何交代?”
杨沅道:“所以,大王也想依照成规处治?”
赵璩道:“我如果想按旧例办理,又何必找伱来?我就是心有不甘,不想被这些奸佞小人胁迫,但又不好把握这个度,才找你来商议。”
杨沅想了一想,道:“要论冗官之严重,未尝有如我大宋者。但是冗官,却不是我大宋独有。
曾经有那么一个人,他也遇到过朝中冗官处处的现象。
用他当时的话说就是,十只羊,九个人赶,冗官之弊,一至于斯!”
“十羊九牧?”
赵璩隐约有点印象,不过他不好读书是真的,尤其是枯燥的史书,记不清这是什么朝代的什么具体事儿了。
“所以,他想改变这种人浮于事的情况,他就裁汰冗官了!冗官们当然不服,也是用了各种手段向朝廷施压,最极端的手段,就是造反!”
赵璩明白他在说什么,这个例子举出来,应该是想让自己效仿之。
赵璩便顺着他的话道:“那么,那个人是怎么做的?”
杨沅道:“他把其中带头闹事,嚷嚷造反的一个郡王,赐了毒酒,给了个全尸。
另一个真的带人闹腾起来的,公开处斩。
这个公开,不是在闹市街头,杀给百姓们看。
而是他召集了皇亲国戚、满朝文武吃酒,酒席宴间,当着他们的面,公开处斩。”
不学而有术的鹅王殿下眨了眨眼睛,道:“结果呢?”
杨沅摊摊手道:“结果就是裁汰冗官顺利执行,整个朝廷,所有在籍文武官员,精简之后,只剩下六百四十三人。”
赵璩道:“他是谁?”
杨沅目中带笑,道:“他……和你一样,都是排行老二。他是李二,你是赵二。”
赵璩沉默良久,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那你说,我赵二该怎么办呢,杨二!”
杨沅道:“大臣们既然故意袖手,首相也态度模糊,都希望大王你做给他们看,大王怎么可以让他们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