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调兵遣将 (第2/3页)
是因为表现不错,杨沅投桃报李,许了他一些好处。
所以,他从不觉得自己因此就成了杨沅的人,自从进了临安府,做事一贯谨小慎微、不出风头,只管办好自己的差使,从不张扬自己和杨沅有什么关系,哪怕人家风头最盛的时候。
却不想,虽然杨沅也没对他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可人家心里其实一直是有他位置的。
这一刻,文天对杨沅真是感激到了极点。
杨沅笑道:“我都察院缺人呐,本想把你正式调过去的,不过现在吏部的情况,你应该也听说了。都察院急着用人,等不起,所以,本官就厚着脸皮来向乔府尹借调了。
你有用得顺手的吏员、执役,也可以一并带去,这样你使唤着才得心应手,本官已经和乔府尹打过招呼了。”
“是极,是极。”
乔贞笑吟吟地道:“杨佥宪那边缺人,正是你的大好机缘,本府对你也是甚为看重,可是既有更好的前程,那本府自然是不能挡路的。”
文天长揖道:“多谢府尹大人成全。”
文天一揖,谢了乔贞,却没向杨沅道谢。
这是已经把自己当成他的人了,以后要为他奔走,自然无需道谢,这也不是一个谢字就能了结的。
乔贞听了,愈发有些不舍,这小子知进退有分寸,很合老夫的脾味啊,可惜了……
文天这些日子在临安府衙做掌书记,还真有了一批用惯了的吏员和执役,回去对他们一说,大家无不愿意。
这就是从地方衙门调进了中央机关啊。
就算杨沅将来倒了霉,也不会牵连到他们手上,大概率依旧能留在都察院做事。
实在不济,这是借调,还有临安府做退路呢。
于是,便有一群的押司、照磨和干练精明的公人响应。
东、南、北三厅的人听说杨沅不是来抓人而是来借人的,都不禁松了口气,对文天一行人不免羡慕起来。
樊江和王烨然一听可不干了,马上就去向杨沅抱怨,杨沅缺人,为什么不用他们。
杨沅对二人一番好言劝慰,主要是因为他二人在临安府是有实权的官员,目前都察院里能腾出来的内务位置,于文天而言有上升空间,对他二人来说最多只算平调,不如安心在临安府做出些政绩来,以待将来。
二人知道杨沅是出于这种考虑,不是他们“失了宠”,心气儿也就平了。
杨沅把文天一行人带回都察院,安排好了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去了国子监。
杨沅先见到了晏丁,再由晏丁引见去找国子监祭酒。
杨沅说明了来意,祭酒听了自然没有不允的道理。
国子监祭酒立刻把所有上舍生的甲历都搬了出来,任由杨沅挑选。
国子监生分为外舍、内舍、上舍,就如同后代的大学预科、本科与研究生。
杨沅就从这些国子监的上舍生中挑出了一批人,大部分是主修法学、算学的学生,共计六十八人。
祭酒便将这些学生召了来,询问意见。
这些学生都是上舍生,那也要修够八个学分,并且在内舍读满两年,年度评定为优的,才会被赐予进士出身,授予官职。
现在可以被都察院借调,这年代的借调少有退回的,最终大多就留任该衙门了,那就有机会直接成为朝廷重要官署的官员。
而且,先做了官,一样可以参加科举,参加的还是“别头试”,录取率比其他学生要高了不知多少,那还有不愿意的?
除非脑袋让驴踢了。
这些学生当然没有被驴踢了脑袋的,于是六十八名打了鸡血一般的国子监生,就被杨沅领回了都察院。
……
谈鹰炆悠悠醒来时,已经回到了吏部。
此时的吏部,四成中级官员被带走。
他们被带走,也就意味着还会有更多的基层官员被带走,至于有多少高级官员牵涉其中,那就不得而知了。
一时间,整个吏部人心惶惶,已经无人还有心思署理公务了。
谈尚书稳定了心神,便把侍郎木心阳及几名官员唤进了签押房。
也不知他们讨论了些什么,一个多时辰以后,谈尚书就离开了吏部。
木侍郎十分淡定地出来主持事务,忽然短缺了那么多的官员,吏部近乎瘫痪,他只能利用现有人手重新进行调配。
尚书左选(原磨勘京朝官院、审官东院)郎中姜炎奴,第一个接受了任务,带人赶去了甲历库。
尚书左选是主管文臣京朝官以上及职任非中书省授任的官员。
也就是说,杨沅从入仕,到成为枢密院机速房副承旨开始,所有履历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选官人”们这是被激怒了。
当他们矢志要查一个人的时候,又有几人禁得起鸡蛋里挑骨头的彻查呢?
……
这一天,是七月十五。因为七月十五地官赦罪,亡灵会回到阳间,后人们需摆设香案,迎祖之灵,祭享先祖。
这是关乎孝道的大事,各个官署衙门放衙的时间都比平时早了些。
被拘在都察院的那些吏部官,当然是错过祭祖的时间了。
不时会有一些房间内,传出对都察院的大声咒骂,对杨沅的恶毒诅咒。
那声音就仿佛出了鬼门关的一群怨灵,在肆意地发泄着他们的怨憎。
杨沅也比平时提前回了侯府。
晚上,杨沅和鹿溪带着几房妾室赶到祠堂,烧纸衣、烧纸钱,供奉鲜果、美酒、祭牲。
晚宴的时候,主位空了出来,摆上碗筷,那是祖先用餐的位置,杨沅这个现任的家主也要陪于下坐。
晚餐之后,杨沅又带着家人来到后院池塘边,用石灰撒了一个圈,将水饭泼入圈内,焚烧纸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