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彩云霞中见白隼

第582章 彩云霞中见白隼 (第2/3页)

辛苦。”

杨沅接过茶来喝了一口,便把萧山“何七七缫丝作坊”有所发现的事情,对刘商秋说了一遍,然后又把他的打算也一并告诉了刘商秋。

“好!”

刘商秋兴奋起来:“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自从知道寇黑衣这个人有问题,刘商秋大抵是有些“郑人疑斧”的心态了,明明寇黑衣在枢密院里什么可疑的事情都没做,刘商秋看他也是处处鬼祟。

现在终于可以把这条大鱼收入网中了。

不远处,刘太公终究是晚来了一步。

眼见儿子进了栖云轩,小六则避嫌地离开,刘太公不禁恨恨地跺了跺脚。

“要不……晚上我多灌杨侯他几杯酒……”

这想法刚一闪过,就被刘太公从心中排除了。

哪怕女儿再是如何千肯万肯,他这当爹的也没道理做这种事啊,太跌份儿了。

还是以后想办法多给他们制造些接触机会吧,这种事,总要顺其自然才好……

……

次日一早升衙,刘商秋便去了“八绂堂”。

消息的具体来源,他没有说。

但是随着西夏占据了临洮,皇帝发起西巡,大宋与西夏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这种可能性现在已经超过了和金国发生战争的可能。

因此,机速房把组建对西夏谍报的任务放在了首位,大力扶持雀字房的组建。

现在雀字房正在迅速扩充,其成员有从蝉字房抽调来的,有从鱼字房抽调来的,有从御前弓马指挥所抽调的,还有刘商秋从皇城司熟悉的老部下中抽调来的,成员非常复杂。

其中鱼字房和皇城司都是对内的谍报组织,如果从中抽调的人员有人有所发现,便也不稀奇了。

因为临安物价如何,市场状态等等,本也是皇城司日常监督和观察的内容。

其中若是有人发现了假交子的流动来源,自然也不无可能。

朝廷此时已经知道有假交子在流通了,而且伪造程度极高。

可是这件事一旦宣扬出去,所造成的市场恐慌产生的损失,还要远远大于假会子、假交子的流入,所以只能控制了这个消息,只在暗中紧锣密鼓地进行调查。

郑远东听了刘商秋的汇报之后,马上把鱼字房和蝉字房现任的承旨官都叫了来,其中蝉字房承旨官,就是寇黑衣。

因为发现假会子伪造之地的线索是由刘商秋提供的,因此这次抓捕就由刘商秋主持了。

雀、鱼、蝉三房承旨官当着郑都承的面,就抓捕行动进行了一番缜密的推敲与安排。

行动计划得到郑远东首肯之后,三房承旨官便返回各处的签押房,开始了紧张的调度和安排。

晌午前后,寇黑衣走出了枢密院,似乎是择地用餐去了。

情况紧急,寇黑衣已经来不及通过正常的消息联络渠道,向何七七缫丝作坊示警了。

他只能冒险自己走一趟。

什么异地用警啊,行动之前所有参加行动人员留置待命不许外出啊、收缴一切通讯工具啊,就算是在现代社会,那也是很晚才渐渐摸索总结出来的一些制度。

在这个时代,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以寇黑衣的离开,本来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眼下的情况是,如果寇黑衣不去示警,“何七七缫丝作坊”就来不及转移,势必人赃并获。

寇黑衣若快马赶去萧山,完全可以抢在傍晚行动之前回到枢密院,神不知,鬼不觉。

“刘掌房,您叫的索唤!”

门房老秦提着一个食盒,走进了雀字房的承旨签押房,向刘商秋递上食盒的时候,悄咪咪地说了一句:“寇承旨离开了枢密院。”

“有劳了,这是你代垫的饭钱和索唤钱。”

刘商秋笑吟吟地将一个银角子塞给了老秦。

刘商秋没有吃午餐,待门房老秦一出去,他就转身又去了一趟“八绂堂”。

等他再回来的时候,便立即召集雀字堂一众精锐准备行动了,时间,已经提前。

与此同时,鱼字房承旨官也被唤进了“八绂堂”,郑都承神色冷厉。

雀字房的精锐集中到承旨签押房时,他们却发现,左右押衙官袁成举和郭绪之不在。

他们可是刘承旨的左膀右臂啊。

不仅他们不在,雀字房里一些身手比较高明的同僚,此时也都没有出现。

……

寇黑衣匆匆出了临安城,快马加鞭直奔萧山。

时间紧促,他只来得及贴了两撇假胡子,扣了一顶笠帽稍作掩饰。

不过,他没有进欢潭镇,何七七缫丝作坊在欢潭镇外,比较偏僻的一处所在。

事实上,所有的缫丝作坊距离住宅区都比较远,因为沤发蚕茧的气味着实叫人闻着不舒服。

何七七缫丝作坊同样毗邻着一家印染作坊。

缫丝工序完成之后,蚕便成了丝。

而丝绸的印染工艺,有织前印染和织后印染两种。

织后印染,通常整匹丝绸都是同一种颜色。

织前印染则是把蚕丝染色,织绸时直接挑选不同颜色的蚕丝,通过经纬织绸,最终形成精美的图案。

后一种织成的绸缎,市场价值最高,所以一般中大型的缫丝作坊,旁边直接就会配备一个印染作坊。

有的是两家合作,有的两个作坊就同属于一个东家。

寇黑衣没有直接从缫丝作坊闯进去,他策马赶到缫丝作坊后面的印染作坊,把马留在墙外,越墙而入,便是印染作坊了。

印染作坊院中,搭着一排排的架子,上边晾晒着印染好的蚕丝和丝绸,随风轻拂,宛如云霞般绚丽。

院中自然是有人看守的,主要是防止有人盗取丝线和丝绸。

但,寇黑衣从印染作坊与缫丝作坊相连的那道门儿快步走过去时,却并无人阻拦。

因为他走的落落大方,而且两手空空。

印染作坊的人以为他是缫丝作坊的人,缫丝作坊的人以为他是印染作坊的人,自然无人拦他。

何七七是个很“少兴”的名字,但这位坊主却已有五十出头了。

此刻,他正背着手,在缫丝棚下和几个缫丝工聊着天。

此时的缫丝方法是把沤过的蚕茧浸泡在热水中用手抽丝,卷绕在丝筐上面,形成一卷卷蚕丝。

棚下有二十多个缫丝工,其中大部分都是妇人。

这种活儿女子做来细致耐心,而且不是重体力劳动,她们也吃得消。

何坊主是个很和气很大方的东家,这些缫丝工对这位东家观感都很好,与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