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再入城 终有报应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

第四百四十一章 再入城 终有报应 (第1/3页)

高盛和这三个字在天下间很多地方都被当成是一个人名,即便是在消息灵通的江南之地,松江府做棉布买卖的大豪商丘家,就曾经感慨道:

“这山西的老高,每年都从我这里买这么多的布匹,怕是北五省的人都有衣服穿了。”

这件事后来则是被传为笑谈,天下的豪富之地,山东是新兴,论起底蕴来和其余几处真是有不小的差距,江南那是世代富庶,而山西开始是依靠潞安府的丝绸,泽州的铁矿,到了中期则是盐货和贸易。

明末的时代,除却山东灵山商行,郑家集团这种带着不少军事政治色彩的不能算在其中,这高盛和堪称是天下第一商会。

山西商号兴起不过百余年,也就是从嘉靖年间才达起来,如今却已经赶上了历史悠久的江南之地,这的确是让人惊叹。

而且山西的商业大兴并不仅仅有高盛和这么一家另类,而是太原府和汾州还有大同各家商号的整体兴盛,大小商户都是生机勃勃。本来这山西表里山河,地形相对的封闭,并且是大同边镇的后方,一有边患兵灾往往会被波及。

本来不是什么当官的好地方,可这些年山西有些府县的差事被熟悉官场的人评为第一等的优渥,原因无他,坐上一任,下面这些商人们的孝敬就是吃用不尽,了不得的好处。

可这样的商业兴盛,生机勃勃,却并不是江南豪商的那种商业头脑,而是因为政策的投机还有那种没有原则的冒险。

明中期为了供应边镇的军需,采用了“开中法”,所谓的中纳盐粮,把粮运送到边镇,由边镇开出盐引,贩卖盐货。

这政策开始被认为是德政,实际上却有大把的空子可钻。山西和南直隶的盐商在这里上下其手,大其财,而边镇除却前期之外,根本没有在这里得到过什么好处。军需供给日渐地困顿。

到了后期,两淮盐商对盐货买卖的垄断性越来越强,陕西和山西的池盐,也因为边患的炽烈取得不易,晋商们开始琢磨着其他地方法来家致富,事实证明,他们的冒险精神要远远的过江南的同行们。

不管是草原上的蒙古还是关外的女真,他们对明朝都是有军事优势。每次的战争都会取得大量的战利品,其中金银珍玩地数量相当不少,可他们偏偏有许多物资,甚至是很简单的物资,都无法用这些金银来购买到。

晋商们就是看准了这个,开始在其中当个互通有无的中间人,一件铁器,在中原价格低廉。可卖到草原上去。这个价格顿时翻了几倍甚至是十几倍,这些铁器实际上就是兵器的原料。不管是蒙古还是女真当然是急需。

抢掠来的金银换成了武器、装备、药材,武装起来更加强大的军队。然后抢掠来更多的金银,周而复始。

鞑虏们越来越强大。而晋商们也是越来越富有,等到如今。生意做的越地大,供应地货物已经不光是战略物资了,那些蛮族权贵们需要的奢侈品,甚至是女孩男孩,晋商们都可以一手操办。

当然,在这买卖地过程中,或许还有晋商们附送的所见所闻,沿途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是一些更深刻地东西。

江南和闽粤的海商,就算是不遵王法,在商人和海盗之间地灰色地带游离,可他们是把大明人口消费不了的各种手工业产品贩卖到外国,然后拉回整船地金银和急需的物资,不管这个行为合法与否,对大明对这个国家和民族都是有益处的。

可晋商们却不一样,他们的富裕是建立在华夏的损失上,蛮族就好像是饿狼,撕咬着华夏的血肉来壮大自己,而晋商们的财富也是华夏的血肉,他们把华夏的养分偷送给虎狼,让虎狼们更加的强壮。然后撕咬下来的血肉更多,晋商们分得的也就越多,周而复始,直到华夏轰然倒下,蛮族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所谓的为虎作伥,蛮族是虎,晋商们就是那伥鬼……

高盛和就是最大的一只伥鬼,高岳闵和盛治泉是目前高盛和的两位东家,高盛和名字的含意,实际上就是高家与盛家和好的意思,据说万历年,现如今两位东家的父亲在平遥可是对头,后来经人说和才算是罢斗。

而且莫名其妙的,双方还联合到了一起,结果这生意就做的越大起来,平遥县城,你要是来做生意的,请到南城去,那边有高盛和的商号和仓库,如果你想要拜访高家或者是盛家,请去北城去,两家府邸都在北城。

没错,城内只有高家和盛家的住宅和产业,其余的人家都是搬迁到了城外,高盛和很大方的给他们置办了产业,而且平遥县城,大部分人也都是给高盛和做工当差的,就算是平遥城的知县衙门上下官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如此。

高岳闵是晋商之中的传奇,现在四十多岁,可就算是七八十岁的那种老辈商家,在他的面前也要恭恭敬敬。

万历末,三大征余威犹在,关外满清的优势还没有这几年显示的如此绝对,那时候高盛和仅仅算是中上商户规模,才十六岁的高岳闵就决定去和关外的满清鞑虏开始做生意,带队前往的就是盛治泉。

这也算是倾家豪赌,当日间努尔哈赤还属于被人耻笑,所谓不知天高地厚的奴酋头目而已,如果失败,高盛和的所有家产都是会赔个干净,当然,高盛和赌赢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号称天下富。

大明和鞑虏是势不两立的死敌,想要把满清鞑虏急需的各种物资从山西运到草原上,然后从草原上运送到关外,包括从山西过北直隶运动到关外,这每条商路,都要通过大同总兵的防区。

不喂饱了这个大同总兵。高盛和准备再多的货也无法运出去,天下没有不爱钱财的官员,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比如说新设的太原总兵姜襄。本来是副将的姜襄在山西的将领之中已经可以用忠义两个字形容了。

可还不是被晋商们联合用金银美色喂养地服服帖帖,而且替他上下打点好了,山西总兵许定国跟随督师侯恂平贼,姜襄则是接任大同总兵,谁想到斜刺里杀出一个脑子有问题的陈永福,好好的山东不去投靠,偏偏要来山西戍边。

在如今这种的乱世,一个能向朝廷表明自己忠心地武将实在是太有特殊意义了。既然要求去山西戍边,那朝廷肯定会给他一个大同总兵官的任命,因为在山西比总兵高的职位,并且能显现出朝廷的褒奖和重视的职位,也只有这个征西前将军的大同总兵。

这个任命,不管是从那个方面来说,都是无法更改的决定。从一进入山西开始,在闻喜县就开始为陈永福率领的九千豫兵筹备军饷粮秣地商人就是高盛和的同盟。

看到总兵陈永福并没有拒绝这些粮秣军需的筹备。那就说明他并不是铁板一块。接下来就可以循序渐进了,不过随着逐渐靠近汾州。高盛和的两位东家却头疼的现,陈永福对解决军队的需要认为是理所应当。

可那些金银女子的私人馈赠却都是推拒不收。而且这种拒绝并不是那种假模假式的客气,再送地人都是被乱棍打了出来。

灵石县地五万两白银和三名绝色。这是进入汾州之前的最后一次重注,高盛和地两位东家对陈永福的这个态度非常担心。所以这一下投入了重注,但结果却很更让人失望,犹豫了一阵地陈永福还是把礼物退了回来。

如果说坚决的不要,或许还能让这两位东家放下些心,可犹豫一阵,说明此人并不是不贪财,而是有所顾忌或者是什么别地想法。

汾州再向北就是太原府,高岳闵和盛治泉并不想让太原府那几个虎视眈眈的后起商家在其中有什么勾当,目前陈永福地大军在城外驻扎,高盛和和盛治泉还想继续再努力一次,他们根本不信陈永福真是油盐不进。

地方上应该提供的粮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