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出大同

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出大同 (第2/3页)

万一今天加入,明天带清就完蛋了,那他们加入这个新八旗不就等于赶着给带清殉葬吗?

明智的人是会权衡利弊的。

而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投入带清怀抱的人,自然就是带清的死忠,那么兰芳铲除起来也就丝毫没有心理负担了。

赵学宁于是决定给带清的这一政策加个码。

他派兵攻击山西,威慑太原小朝廷,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营造危机氛围,使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的定理更好的为永琰筛选出忠臣良将,也更好地为赵学宁筛选出死心塌地的汉奸。

至少现在看起来,那个什么张秀才,还有军机大臣王杰,就绝对是可以彻底铲除掉的混帐玩意儿。

于是,驻守在京师的兰芳军队在杜淮的率领下向山西发起了进攻。

杜淮统领军队顺着桑干河一路进入山西境内,行军路上并没有遇到清军的阻碍。

清军方面对兰芳军队的行动十分关注,不过因为之前的战争结果使得清军不再敢于和兰芳军队打野战,所以并未在兰芳军队进军期间进行阻击。

兰芳军队的行动也没有隐瞒的想法,光明正大地进军,没办法,带清那拉跨的战斗力实在是无法让兰芳军队产生足够的重视。

但是带清却十分紧张,探知兰芳军队有进攻大同的趋势之后,立刻将消息送到了太原小朝廷,告知皇帝永琰。

永琰得知兰芳再次出兵,万分紧张,立刻派人继续探查最新消息,实时汇报,然后召集朝廷中的文臣武将们进行商议,看看这个事情到底要如何处置。

在此之前,小朝廷内部进行了一次针对性的讨论,就是讨论兰芳到底会在什么时候再次行动、这一次的和平能够维持多久。

当时和珅的看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和珅认为,兰芳原先是小国,起自南洋,骤然吞并大量土地,就算军队数量的确多,就算战斗力强悍,但是治理地方的经验一定不足,治理地方的人才也不够。

而且作为域外政权,若要妥善治理地方,占领地方,需要的肯定是比较长时间的经营,如果不妥善经营,他们的军事占领也会出问题,地方上会出现此起彼伏的叛乱。

这一点,从兰芳之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之后就一直没有进一步向北进攻就能看出来。

他们的行政力量不足,到顶了,继续北伐根本不能消化掉已经占领的土地,只会把肚子撑破,所以兰芳大总统赵学宁很理智的停止了进军,转而认真经营七省之地。

这虽然极大增加了七省之地彻底被兰芳消化掉的可能性,也在同时给了带清喘息的时间,所以和珅认为最少一年时间,兰芳不会发起大规模进攻。

要是赵学宁谨慎一点,两年、两年半,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段时间,是大清喘息、恢复实力的关键窗口期,错过这个机会,大清搞不好就真的要完了。

和珅的这一看法得到了大部分官员的认同,在此基础之上,带清小朝廷定下了逐步恢复实力的战略,派遣王杰率领军队西征。

平定叛乱的同时,妥善经营陕西和甘肃,给朝廷提供一个安全的退路,并且保留迁都西安的可能性。

本来这个计划推动得很顺利,但是并没有人可以完美的预料敌对政权的具体行动。

所以兰芳军队向山西发起进攻的消息传来时,刚刚安定下来没多久的太原小朝廷紧张的不要不要的。

当时,永琰正靠着王杰获得的接二连三的军事胜利而决定举办兴安元年的科举考试,作为他当皇帝以后的第一届科举考试,要以这次科举考试进一步笼络汉人的心。

消息一出,的确有山西、山西、河南等多地的官宦士人家族、普通读书人等在多番考量之下,怀着多线投资的想法而奔赴太原,决定参加考试。

考试正在进行中,兰芳军队进军的消息传来,把不少人给吓得不轻。

永琰也被吓到了,赶快让人打探消息,然后下令军队动员,随时准备保卫太原。

后面更多的消息传来,让他们得知兰芳军队大约万人,不是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