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他可能有些太过于保守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他可能有些太过于保守了 (第3/3页)

的清军全部逃散了。

另外,值得庆祝的是,还俘获了清政府的江苏巡抚和漕运总督,据事后审问得知,只有南河总督提前开润,顺利逃跑了。

于是李克判断,这场进攻是江苏方面的清廷高官组织起来的,由于涉及到漕运事务,所以清廷主管漕运的漕运总督和南河总督两个人联合了江苏巡抚一起发起进攻。

但是战斗力过于拉跨,不是兰芳军队的对手,于是全军覆没,三个高官被抓两个,只有一个人顺利逃掉了

江苏巡抚闵鄂元和漕运总督铁保被押送到了镇江府交给李克。

两人看到尼德兰人李克的时候,一脸懵逼,完全不清楚自己到底败给了什么样的对手。

怎么是这个红毛夷在管事呢?

他们不是输给了打着日月红旗的“明军”吗?

他们的对手是谁?

一直到战败,这帮清廷高官都搞不清楚自己的对手到底是谁。

而他们自己已经被兰芳研究的底朝天了。

李克对他们没有什么兴趣,只是下令把他们看押在监狱里,然后转运到广州交给赵学宁处置,随后便开始思考目前得知的具体消息。

高资镇那边一千人干翻了清军一万人。

丹徒镇那边一千人也干翻了清军一万多人。

整个战斗过程中清军起码战死了两千人左右,还被抓了六千多俘虏。

而且两边兰芳军队的总战死人数只有九个人,受伤一百多人,多数还是冲锋时候的扭伤。

可以说损失微乎其微,战果却大的吓人,这究竟是清军过于拉跨,还是整个清帝国就是如此拉跨的存在呢?

李克忍不住的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他们之前对于清帝国的基本判断——强大,是不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作为一个尼德兰人,李克最早对清帝国的印象还是很好的。

因为当时的尼德兰总督、也就赵学宁的老丈人彼得鲁斯特别喜欢中国文化,所以他也就喜欢上了,之后和逐渐崛起的赵学宁当了朋友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越接触赵学宁他就越是感到中国和中国人的神奇之处,到最后彻底被赵学宁折服,背叛了尼德兰东印度公司,成为了一个兰芳公民。

和几乎所有兰芳高层一样,李克之前也并不认为清帝国是个好对付的对手,他一样认为清帝国地大物博、武力强横,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对手。

赵学宁最开始提出要北伐的时候,他并不赞同。

事实上一直到他得到两个镇的两场大胜的消息之前,他还是对清帝国持有谨慎的态度,认为自己突袭获胜,并不能代表什么,所以小心翼翼,没有敢进一步在周边攻城略地扩大势力。

但是现在他意识到,或许他之前的小心翼翼没有太大的意义,清军或许就是如此的拉垮、无能。

清帝国也远远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强悍、不可战胜。

他可能有些太过于保守了。

李克拿起了一份战报,看着战报上第三连和第四连的作战汇报以及两个连队长对他的提议。

他们认为清军孱弱、不堪一击,没有肉搏作战的勇气,临阵只知道逃跑、互相推攘、践踏。

所以,以目前第二舰队的实力,或许可以分兵攻取江宁,将清政府设在江南的行政中枢和经济中心给拿下。

这样对于清政府来说,或许他们对江南的统治就会从那一刻开始崩塌。

兰芳高层在北伐之前接受过赵学宁亲自布置的对清帝国状况的了解课程,因此李克清楚江宁府对于清政府的意义所在。

尤其是驻扎在那边的两江总督和江宁织造这两个重要人物。

两江总督就不说了,主要负责的是两江地区的军事存在,手握重兵,权势很大。

江宁织造名义上是负责丝绸生产的官员,负责为皇家提供进贡的丝绸,但实际上,这个职位还是皇帝的绝对亲信、皇帝在江南的耳目。

抛开江宁织造每年能为朝廷提供一千二百万两银子左右的产值不说,江宁织造本身也会搜集江南地区的任何风吹草动以汇报给皇帝,让皇帝实时掌控江南的状况,以备皇帝考虑对江南的施政问题。

除此之外,江宁城中拥有织机三万多台,男女工人五万左右,依靠丝织业为生的居民达二十多万人,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产业体系。

赵学宁对此十分重视,曾说过进攻江宁府时一定要保全江宁府的产业,不能让江宁府成为废墟,否则就亏大了。

如果能成功拿下比较完好的江宁城,对于兰芳之后的产业升级计划也会非常有利。

打仗,打的不单单是军队,更是经济。

这是赵学宁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李克认真的考虑了一阵子,发现自己能调动的第二舰队海军陆战队成员其实挺多的。

而且,就算是一般的海军士兵也有一定的陆战能力,面对这群清兵,或许每一个兰芳士兵都能算是他们的噩梦。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试试扩大自身的功勋呢?

李克由此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