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他是真爱秦始皇 (第1/3页)
当大明这头东方巨龙从酣睡中苏醒,并且开始强行扫除‘卧榻之侧’时,周围的大国、小国都开始慌乱了。
倭国自不必多说,下一个就要对付他们,何况区区倭岛,根本不被朱楩放在眼里。
等朱权那边彻底平定了朝鲜岛的局面以后,就该发兵了。
同时北方和东北方向也不需要担心。
倒是西北方向,金帐汗国与奥斯曼帝国联合了起来,正在对大明虎视眈眈。
不过此时镇守那边的乃是王福,朱楩的福国公,还有赵括和岑花协助,以及后方的李景隆和侯大苟也随时可以支援,加上后方云南的补给线可以源源不断送上支援,所以朱楩不是很担心。
暂时先让王福按兵不动,等待朱榑与朱柏平定了东南亚各地的局面,然后再做打算。
其实最近朱楩还有一件事要处理,并且这件事还不小。
无他,朱楩正在着手准备迁都的事。
没错,朱元璋之前就想迁都,可是因为太子朱标的突然薨逝而没有完成。
如今朱楩也要迁都。
原因有很多,其一自然是因为如今的京城处于江南地区,也导致江南世家出身的官员在朝中林立,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朝中大小政策。
现在还好,不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楩,皇权高度集中,而且父子俩都很强势,压得世家抬不起头。
可是等到后代呢?
明末的东林党,可就是以江南世家出身的官员组成的党派,哪怕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还是避免不了明末朝廷被东林党所把持朝政。
可见一斑。
所以迁都是一定要迁都的。
除了第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如今的京城设置在南京,其实有些掣肘。
说白了就是南京的地理位置不太理想。
如果只是作为古代的京城,自然是够的。
可是随着科技发展,今后必然要进入工业化时代,等到那时候,现有的城市规模就不够了。
还有就是环境因素,南京不但有玄武湖,还有秦淮河,更是在长江河畔。
一旦发生水患,不可想象。
都不用别人决堤,自己就被淹没了。
并且这里夏季炎热冬季潮湿,其实也不是绝佳的久居之地。
至于迁都的地方嘛,朱楩考虑的地方有三个,其一就是云南,毕竟是他的地盘,他在那里说一不二。
而且以如今大明的局势,方便往欧洲大陆、中东非洲大陆和澳洲大陆发展。
只是这样一来,又太过偏离中原了,简直像是自甘堕落偏安一隅之地。
汉人还是要以中原为中心嘛,中原的核心地位是不能动摇的,岂能忘本?
所以朱楩还考虑了燕京,也就是北京。
但是历史上朱棣迁都北京,是因为燕京是他的地盘,可以尽快摆脱江南地区的政治格局,以及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然有他的战略眼光和政治目的。
朱楩是不用非得选燕京不可的。
除了云南与燕京,第三個选择就是西安。
没错,正是前任秦王朱樉的封地。
朱楩去过西安,而且深受当地百姓信赖与爱戴。
加上西安就是长安,不光曾经是唐朝的都城,更是十三朝的首都,还素有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等美誉,即使到了后世,那也是四大古都之一。
就文化来说,西周在此兴文修武,制礼作乐,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
乃至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中原,建都咸阳。
史记记载‘长安,故咸阳也’。
就算不考虑这些,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以如今的大明版图,西安那也是位于心脏位置,可以兼顾到全国各地。
而且要迁都,就需要重新规划西安的格局,可以打造一个超级大都。
总而言之,迁都是一定要迁都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文武百官一开始还想劝说,甚至以为能找太上皇朱元璋出面阻止。
可惜他们搞错了一件事,朱元璋当初也想过要迁都的,只是没来得及做而已。
他们本以为有太上皇在,可以多少节制一下新皇。
哪里想到,朱元璋很多时候要做的,都是为朱楩保驾护航,如今见朱楩这个皇帝当的还算不错,索性后来连朝堂都少来了,只是窝在后宫偏殿帮忙处理公务。
当皇帝是真的累,尤其是想当个好皇帝,更是累。
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政务,朱楩甚至还没有后宫的压力,否则一旦后宫嫔妃再争宠,上演一出又一出的宫斗大戏,那他就不用干别的了。
处理一地政务都不容易,何况是一国之政。
朱楩有感而发,所谓皇帝,不过是被国家圈禁到皇宫里的囚徒罢了。
除非想当个昏君,那另当别论,否则,还真不如当个闲散逍遥王。
为了尽早尽快过上退休生活,朱楩开始加快历史进度。
仗着拥有强大修为和身体素质,朱楩拼了命的工作,恨不得把一个人劈成四半来用。
朝中政事,科技发展,农业、民政、税收等各种问题,从上到下都是他一把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