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论功行赏,册封群臣 (第2/3页)
其次盛庸与平安都是在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中,打出的名声。
据说在整个靖难之役中,朱棣屡次和南军大战,所向披靡,唯独在对平安、盛庸二人时才会挫败。
尤其是平安,作为朱元璋养子的他,在面对‘四哥’的时候可是真的没有手下留情。
平安不但屡败燕军,击杀燕军骁将王真等数人,败燕将房宽、陈亨、薛禄、李彬等七人,擒获薛禄,更是有两次还险些刺死朱棣。
所以朱棣后来也记仇,平安与盛庸二人最后的下场,都是自尽而亡的。
但是如今,他们可都是朱楩手中的,能征善战的骁将。
而在封完了这些‘老将’之后,就到了新一代将领了。
“此一战,牵连甚广,战场从西南到西域,再到塞北草原。朕可谓是绕着全国打了大半圈啊。”
“如今捷报已经传遍天下,藏地、西域的消息,也已经人尽皆知。”
“而今论功行赏,自然不会错过每一个有功之臣。”
“封都指挥使王福为福国公,他可是朕的福将。”
“西平侯沐春晋封黔国公。”
“封指挥使沐晟为都指挥使,封爵位子爵。”
“封赵括为伯爵。”
“封瞿能为伯爵。”
“封彭越、牛胜为伯爵。”
“封岑花、侯大苟为指挥使,封爵子爵。”
“封木家土司官木初为国舅。”
“封曹国公李景隆为都指挥使。”
“此外,朕在还是滇王时,曾为御史钦差,代天子巡察天下。在此过程中,曾经发生了许多事,也遇到了许多人。”
“其中李存召抵御倭寇有功,晋封指挥使。”
“谢玉晋封都指挥使。”
“花茂之子花荣为指挥佥事。”
“另有顾纹、钱贵二人颇有才识,故朕特例提拔。钱贵为刑部侍郎,顾纹为兵部侍郎。”
“朕在云南时,见识过大理知府李叔然为人忠君爱国,敢为社稷冒死直谏,可为礼部侍郎。”
“永昌府知府严时泰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可为左都御史。”
除了户部、吏部与工部,朱楩这次可谓是来了一次大清洗。
甚至连工部他也有了人选,沈荣再合适不过。
只是沈荣毕竟是商籍,而且他爹是沈万三。
暂时还不好公布,等到奴籍、贱籍被彻底废除之后再说不迟。
总而言之,这一次论功行赏,可谓是册封了一大批贵族和职位。
而且朱楩不是喜新厌旧的人,既有新贵,也有云南老人。
就连许多底层士兵,一样也有封赏。
同时朱楩还顺带着把沐晟和这五万部队留下了,他们可是朱楩的本部根基,自然要留在京城拱卫他的安全。
一时之间,满朝都喊着‘皇恩浩荡’。
不过朱楩却摆摆手,主动说道:“你们也别高兴太早。朕登基以来,也颁发了几项改革政策。其中就包含了袭爵降级制度。也就是说,王福这个公爵,还有你们新封的这些贵族,今后子孙袭爵时,都会自降一等,并且一直如此,直到降到最低的男爵以后才不再降。”
“不过这也并非坏事。朕自登基以来,一直推广立贤立能比立嫡立长更开明的说法。所以如果你们想要让自家荣光一直永存,就要好好培养后人,也许后人出色了,反而可以福泽先人。先人是伯爵,后人却可以升为公爵呢?”
“可要是以为能躺在功劳簿上吃一辈子,那就不好意思了,朕最多只能给你们一个世袭罔替的男爵,吃饱一家人还是没问题的,但是想作威作福?那就别想了。”
“你们是我的功臣,是我的心腹,是我的爱将,所以朕不吝啬与你们共享荣华富贵。但是,你们的后人如果也想受到重用,也想得到这些殊荣,就让他们也学你们去拼搏吧。”
“老子英雄儿好汉,这才是良性继承。”
“退朝。”
封功大会到此结束。
而且这一次论功行赏之后,光是公爵就又添了五位,分别是营国公、兴国公、宁国公、福国公与黔国公。
远在西域的王福还不知道,如今他已经贵为国公,可谓是位极人臣。
何况以王福在朱楩心里的地位,完全不亚于徐达和朱元璋的关系。
同时朱楩也是有过很多计较,才给出这份‘答卷’,也绝非随随便便册封的。
首先是沐春,沐家一直世代治理云南,戍边守国,而且之前就已经是西平侯爵位,晋封国公理所当然。
至于沐晟,虽然有功,并且功劳不小,他带兵兜抄到帖木儿大军的后方,一举斩杀了帖木儿,才让帖木儿大军就此崩溃,结束了战事。
可是也不能太独宠沐家,否则别人该怎么是好?
接着朱楩以赵括封为伯爵,把后面的封赏压制了下来。
这就跟当初朱元璋以汤和为侯爵,除了记仇以外,更主要的还是约束后面的人。
连汤和都是侯爵,何况你们?
除此之外,虽然获封了一大堆贵族勋贵,可是因为有袭爵降级制度在前,也不用担心大明会被吃穷吃垮。
朱楩也说了,我给你们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