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内忧外患,何来援兵? (第1/3页)
“子文兄,请罢!”
曹彰骑着一匹雄壮的战马,缓缓穿过邺城的城门,他的身影在夕阳的余辉下拉长,显得格外坚毅。
他对着曹真说道:“可否让我看看城中情况?”
曹真眼睛一闪,换做是其他人,他当然拒绝,但城中的情况,让曹彰看去了,反而能打消他的劝降之意,也能够让城外的汉军知难而退。
他当即说道:“兄长请便。”
说完便先行一步,进入城中。
曹彰紧随其后,缓步观察邺城城中情况。
城墙上,士兵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有的在加固城防,有的在搬运滚木和箭簇,还有的则在调试着金汁等守城器具。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有序的气息,仿佛连风都带着一股肃杀之意。
曹彰望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这场战争已经让邺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城中的百姓被征发作民夫,日夜劳作,只为守护这座城池。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那是一种对家园的坚守,对未来的希望。
曹彰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迎上来的侍从,迈步走向大将军府。
他的步伐沉稳而有力,每一步都似乎在诉说着他内心的坚定。
沿途,他看到了不少伤号,他们或躺在简陋的担架上,或被搀扶着行走,但即便是这样,他们的脸上也未曾露出丝毫的畏惧与绝望。
曹彰的心中不禁沉重起来了,今日他前来劝降,恐怕不会太顺利了。
正是有了这些坚韧不拔的军民,邺城才能在这十日汉军的猛烈攻势下屹立不倒。
这是曹真的依仗啊!
走进大将军府大堂,曹彰看到曹真已经坐在主位上等候多时了。
曹真身着铠甲,面容严峻,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两人对视片刻,曹真率先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子文兄此番前来,莫非是劝降?”
曹彰闻言,微微一怔,随即点了点头,说道:“如今天下的局势很明朗了,子丹何故负隅顽抗?大汉天子乃是明主,此番你若是能够携城而降,必被陛下重用。”
曹真闻言,冷笑一声,那笑声中充满了嘲讽与不屑:“我为魏臣,岂能投敌?子文兄无需多言,你我如今各事其主,往日情分不必再说了。你方才也看到了,邺城之中,还可坚守,那刘禅小儿若想拿下邺城,得拿出数万汉军的性命方才能够。请回罢!”
曹彰听着曹真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凉。
他深知曹真的性格,一旦认定了某件事情,便绝不会轻易改变。
而且,曹真对魏国的忠诚也是毋庸置疑的,这让他很难说服曹真投降。
曹彰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既是如此,子丹,保重罢!”
说完,曹彰转身离去。
他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孤独与落寞。
他知道,这次见面很可能是他们之间的最后一次了。
曹彰心中暗自祈祷,希望曹真能够在这场战争中幸存下来,但他也明白,这只是一个渺茫的希望而已。
走出大将军府,曹彰再次环视了一下这座熟悉的城池。
此时的邺城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与宁静,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紧张与肃杀。
但即便如此,曹彰依然能够感受到这座城池所蕴含的坚韧与不屈。
他知道,只要这里的军民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轻易放弃对家园的守护。
曹彰骑上马背,缓缓驶离邺城。
随着曹彰的离去,邺城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这份平静只是暂时的,因为战争的火焰依然在燃烧,而邺城作为魏国的重镇之一,注定会成为这场战争中的焦点。
翌日。
曹真站在城墙上,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汉军的黑压压一片,如同乌云压境,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风暴。
他深吸一口气,心中既有决绝也有无奈。
拒绝投降,是他对魏国的忠诚,也是对邺城军民的责任。
这一战,将决定邺城的命运,也将决定无数人的生死。
邺城城外。
赵云站在高台之上,远眺邺城。
旭日东升。
盛夏的温度开始变高了。
赵云转身,对身旁的副将下令:“准备攻城器械,三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